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①。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②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更长门句: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而被废幽居长门宫,司马相如曾为之作《长门赋》。②指汉将李陵。
11. 上片起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有什么作用?
12. 下片“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一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11. 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为全诗定下感伤的基调,寄托自己的悲痛心情。
12. 运用了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离别堂弟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怀才不遇之悲。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如有指定就以问题回答。题干是“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失分)。结合句子在诗中中位置来回答。具体如下,1、点明时令、地点、交代心情2、渲染某种气氛,奠定情感基调,营造某种意境,借景抒情,烘托人物情绪、形象(写景诗句)3、开篇点题,统领全诗或领起下文 4、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5、开篇点题,照应题目。6、如首句设问,则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本题中,诗句意思是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在春去秋来的时候,听到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为全诗定下感伤的基调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用典及其情感。答题时先根据诗句内容调动记忆,了解典故中的人、事、物具有的比喻意义,然后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再联系诗歌语境、把握思想情感。本题中,“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运用的典故是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的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事和国破家亡之事有关,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个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二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谪居铅山(今属上饶)期间。辛茂嘉为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②指汉代将军李陵。他兵败投降,身陷匈奴,不得回归。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所用韵脚声音短促,宜于展示作者伤痛、悲愤的心情,令读者更易与作者激越峭拔的情绪产生共鸣。
B. 词的开篇实写三种禽鸟悲啼,一直啼到春归花谢,营造浓烈的悲侧气氛,旨在寄托作者此时的悲伤心情。
C. 上阕连用“昭君出塞”“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三典,意图表明人间离别之悲远比自然之哀更加切峻。
D. 下阕使用“李陵兵败投降”“荆轲易水诀别”二典,意蕴深远。将军百战,壮士悲歌,更烘托慷慨悲壮之情。
E. 词末“谁共我,醉明月?”生无疑之问,虚写与茂嘉相别之后鸟啼亦绝,作者凄然独酌,伤感无人相伴。
15.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
14. BE B“鹈鴂”即“杜鹃”,因此“三种禽鸟悲啼”错误;E不是“虚写”,是写别后的实景。
15. ①与族弟离别的伤感。②对族弟心怀赤忠却遭贬谪的同情。③对此去生离死别的担忧与无奈。④对自己谪居孤独、报国无门的不满与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