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①
辛弃疾
掷地刘郎玉斗②,挂帆西子扁舟③。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④元出兜鍪⑤。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注释】①该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当时辛弃疾的内兄范如山被征召担任辰州泸溪县令,范如山担忧官小势微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迟迟不肯赴任,词人在其寿宴上写下此词。②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范增十分生气,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置于地,用剑击碎而去。③挂帆西子扁舟:此处化用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④貂蝉:待从皇帝的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⑤兜鍪:战士戴的头盔。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使用鸿门宴上范增击碎玉斗的典故,表现范如山的才智和胆识有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B.词人用“鸿鹄”喻范如山,“燕雀”喻世俗小人,在对两者的对比中,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C.“貂蝉”句主要写词人告诫范如山要成就大事,必须从普通的事情做起,积累“战功”。
D.“牛刀”比喻大材,结尾反用典故激励范如山应一试身手,治理泸溪,以此证明自己的才能。
16.同为辛弃疾所作《破阵子》词,该词上片后三句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后三句在表达技巧和抒发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5.B(词中使用陈涉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典故,借以表明词人对范如山远大志向的理解,他不愿赴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而并不是“以燕雀’喻世俗小人”,也没有在对比之中,表现词人的“不平之气”。
16.该词上片后三句主要使用夸张手法。词人说范如山是历史上千载一遇的人物,大宋万里江山正是他一展抱负的地方,面对机会,不应轻易舍弃。表达了词人对范如山的劝慰和殷切期望,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为国效力,报效国家。(3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后三句主要使用对比手法。辛弃疾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想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只落得一头白发。在前后的巨大反差中,辛弃疾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3分)
【解题思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最后三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将之与该词上片后三句对比分析即可。在表达技巧上,该词上片后三句中,千古”“万里”“三百州”等词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而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最后三句中,“生前身后名”的宏大志向和眼前“白发生”的处境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用的是对比手法。在抒发情感上,依据该词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再结合词句可以看出,该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对范如山的劝慰和殷切期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