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试灯夜①初晴
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①试灯夜:元宵节前一夜为试灯夜。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卷尽”二句写试灯夜雨散云收之景,以“素娥”喻指月亮,以“新梳洗”形容月色明净。
B.“凌波”语出《洛神赋》“凌波微步”,本指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此处指女子步履轻盈。
C.“辇路”两句写词人故地重游,陷入回忆之中,“仿佛”一词感今怀昔,含物是人非之感。
D.“小楼”“春梦”二句虚实相生,形成了惝恍迷离的意境,可谓“咳唾珠玉”余音袅袅。
16.本词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都描写了灯市盛况,但角度不同,请结合两首词上阕加以赏析。
【答案】
15.A
16.①吴词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烘托),以雨散云收,天晴月明,酥雨乍润,街市无尘的清洁明净之景,烘托出雨后灯月交辉,佳人(或游人)游玩赏灯的盛况。②辛词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灯彩似火树银花,乱落如雨,街上车马如织,笙声萦耳,载歌载舞,描绘了繁华热闹,万民同乐之灯节盛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先要理解两首词的上片,再分析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效果。译文: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15.A.“‘卷尽’二句写试灯夜雨散云收之景”错误。“卷尽”二句写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之景。故答案为:A。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吴词:“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意思是:天上的乌云都被风吹走了,刚下过雨时天空姣洁的明月,就像刚刚梳洗的嫦娥一样光彩照人。街上没有一点飞尘,在光润如如酥的大地上,往来着身姿轻盈的美丽女子。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以雨散云收,天晴月明,酥雨乍润,街市无尘的清洁明净之景,烘托出雨后灯月交辉,佳人(或游人)游玩赏灯的盛况。
辛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描绘了繁华热闹,万民同乐之灯节盛景。
故答案为: ①吴词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烘托),以雨散云收,天晴月明,酥雨乍润,街市无尘的清洁明净之景,烘托出雨后灯月交辉,佳人(或游人)游玩赏灯的盛况。②辛词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灯彩似火树银花,乱落如雨,街上车马如织,笙声萦耳,载歌载舞,描绘了繁华热闹,万民同乐之灯节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