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袪,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亦乃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选自梁昭明太子萧统《陶渊明集序》)
材料二: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选自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然吾于A渊明B岂独好C其诗D也E哉F如其为人G实H有感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怀抱,指情怀,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或取诸怀抱”中意义相同。
B.卒,终究,与《陈情表》中“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卒”意思不同。
C.得意,此处活用作名词,指感到非常满意的作品,与成语“扛鼎之作”意义不同。
D.贻,意思是“留下”,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将陶渊明的诗比作清澈的流水和蓝天上的白云,称赞他不认为亲自耕作是可耻的事情,虽然生活贫穷也不感到忧虑。
B.萧统认为《闲情赋》没有起到文章应有的劝百讽一的作用,所以是否收录入《陶渊明集》无关紧要,故只为此文写传录于集子中。
C.苏东坡认为之前虽有模拟前人作品的,但并没有追和古人诗歌的,而自己先后和陶渊明诗多首,是开了追和古人诗作的先河。
D.材料二写苏东坡对陶渊明给儿子的临终遗言深有感触,并且认为自己和陶渊明实属同病相怜,因此佩服他,想学习陶氏长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4分)
译文: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4分)
译文:
14.萧统和苏东坡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0.(3分)B、F、G(根据上下文判断此句是说“我”对于陶渊明的作品及为人的态度,再结合“岂……哉”固定格式,可判断B、F为停顿处;再比较剩余两处,则较易判断G处应断开。参考标点: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
11.(3分)A(“或取诸怀抱”中的“怀抱”意思是“心怀”。)
12.(3分)D(“同病相怜”分析不当,两人虽然都性子刚烈,和社会多有抵触,但陶渊明选择的是宁可受穷也要辞官,而苏东坡则是做官被贬,表达的是苏东坡对陶渊明的钦佩之情,既非同情之心,更谈不上相互同情。)
13.(8分)(1)(4分)我非常喜欢他的文章,爱不释手,仰慕他的人品,遗憾没能和他同处一个时代。(“爱嗜”“尚想”“恨”,各1分;句意通顺,)
(2)(4分)现在我要把这些诗收集起来一并编录成集,来把它们留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集”“遗”“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3分)(1)相同点:都敬佩其为人,喜爱其作品。
(2)不同点:①萧统赞美陶渊明不同凡响的作品对风俗的教化作用,肯定其志节的高尚。②苏轼欣赏陶诗的看似朴质、瘦削,实则华美、丰腴,赞美他的为人和处世方式。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评分细则: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比较萧统和苏东坡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从两则材料的整体看,二人都非常喜爱陶渊明的作品,并对陶渊明的为人持敬佩态度。而不同之处在于,萧统在诗集的序文中,先直书陶渊明的文章特点,“其文章不群……干青云而直上”,指出其作品的与众不同,又评价他“贞志不休,安道苦节”“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此亦有助于风教尔”,进一步指出他的作品对于风俗的教化作用,肯定他的志节。材料二中,苏辙在诗集引中则首先指出苏东坡唯独喜好陶渊明的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解释了喜好的原因,又以“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开启对陶渊明人格的评价.援引陶渊明给儿子信的内容,指出并赞美陶渊明为人及处世的方式。
参考译文
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子瞻来信对我说道:“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