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王导,字茂弘阅读答案与翻译-《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2021-06-30 09:39超越网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初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寔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
时元帝为琅玡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及徒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玡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威惊惧,乃相率拜子道左。
时军旅不息,学校未修,导上书曰:“夫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乎设庠序。庠序设,五教明,德礼洽通,而有耻且格,父子兄弟夫妇长幼之序顺,而君臣之义固矣。”帝甚纳之。
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导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帝以导忠节有素,特还朝服,召见之。导稽首谢曰:“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
及明帝即位,导受遗诏辅政。王敦又举兵内向。时敦始寝疾,导便率子弟发哀,众闻,谓敦死,咸有奋志。及帝伐敦,假导节,都督诸军,领扬州刺史。敦平,进封始兴郡公,进位太保,司徒如故,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固让。
导善于因事,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时帑藏空竭,库中惟有綀数千端,鬻之不售,而国用不给。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綀遂踊贵。乃令主者出卖,端至一金。其为时所慕如此。
咸康五年薨,时年六十四。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赗襚之礼,一依汉博陆侯及安平献王故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B.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C.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D.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丘子为子等爵位,属于五等爵中较低等,可世袭。文中琅玡王、博陆侯和安平献王同为爵位封号。
B.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C.领,此处指兼任,即王导在原官职外兼任扬州刺史。古汉语中表此意的还有兼、权、摄、除、拜等词。
D.大鸿胪,是古代官职名,职能常为中国古代朝廷掌管礼宾及诸侯、藩属国事务,文中为监察治丧事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导门阀出身,与皇族世族交情深厚。他的祖父、父亲为东晋达官显贵,他承袭祖爵,受司空刘寔赏识,更受晋元帝器重。
B.王导洞察时势,政治动荡中屡建奇功。天下大乱,他辅佐晋元帝建立西晋;王敦谋反时,他拥护朝廷,为平叛屡出制胜之策。
C.王导重视教化,献策设学校以正人伦。西晋初建,战乱不止,学馆废弃,他建议修建学校以教育巩固君臣及家庭纲常伦理。
D.王导因事机变,善借形势为君王解忧。吴人不附,他借助王敦等人的威势收服当地之人;国库空虚,凭借国人对他的仰慕高价卖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
(2)导患之,乃与朝贤俱制綀布单衣,于是士人翕然竞服之,綀遂踊贵。


10.B    “遂”在文中为“于是、就”之意,故在后句开头。“潜”为“秘密地、暗中”,修饰后文“有”。“契”为“相合,相投”,所以放在下句表示两人感情相投如挚友。
11.C    项“除、拜”是授予官职。
12.D A项“东晋”错误,应为“西晋”。B项“辅佐建立西晋”错误,应为“辅佐建立东晋”。“屡出制胜之策”错误。文中只是王敦第二次造反时,王导借王敦生病之机,谎称王敦已死为王敦举行丧事,从而鼓舞士气。C项“西晋初建”错误,时为“东晋初建”。“战乱不止”,天下已乱,从西晋末延续至东晋。
13.(10分)
(1)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有名望的人,也悄悄地前来观看,见王敦、王导等人竟如此恭敬,都大吃一惊,于是相继在路边施礼拜迎。
(重点词“望”“觇”“相率”,第一句为判断句,四点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王导担忧这件事,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都裁剪这种綀布来做成衣服,于是士大夫一致(都、纷纷)(效仿他们)竞相穿这种衣服,于是綀的价格上涨。

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父亲王裁,任镇军司马。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起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为即丘子。司空刘宪引荐他为东阁祭酒,又升迁为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但他都未接受。
当时元帝还是琅玡王,与王导关系很紧密。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开始出现动乱,于是全心全意辅佐琅玡王,暗中立下了兴复朝纲的志愿。元帝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就如同好朋友一般。等到元帝转为镇守建康时,吴地的人不愿意归附,到建康已有一个多月了,士族百姓都还没有人来登门拜谒,王导为这件事很焦急。正巧遇到王敦来朝,王导对他说:“琅玡王仁义德行虽厚,但名望还不够大。你现在的威望名声已经很高了,应该帮一帮琅玡王。”此时正值三月上巳节,元帝亲自出外郊游观看人们修褉驱邪的活动,乘着轿子,摆着全副仪仗,而王敦、王导和一些知名人士都骑马跟随。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有名望的人,也悄悄地前来观看,见王敦、王导等人竟如此恭敬,都大吃一惊,于是相继在路边施礼拜迎。
当时战乱不断,各地学校废弃而未能得到兴建,王导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的礼仪,道德礼法弘扬通达,伦理明而有序,人人知羞耻守规矩,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长幼之间关系顺畅严谨,那么君臣之间的大义就稳固了。”皇帝很高兴地采纳了王导的建议。
王敦反叛后,刘隗劝元帝杀尽王氏家族,人们议论纷纷,都为之担心。王导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天亮时到台阁处等待议罪领罚。元帝因王导素来忠诚正直,特地把朝服还给他,并召见他。王导叩首谢罪道:“叛臣贼子,哪个朝代没有呢?但想不到会出在我们王氏家族中。”元帝赤着脚走下来拉着王导的手说:“茂弘,我正要托付公侯之命与你,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
到晋明帝继承皇位时,王导奉元帝遗诏辅佐朝政。后来王敦领兵逼近京师,当时王敦正患病,王导率族中子弟为王敦发丧,大家都以为王敦已死,于是胆气倍增斗志昂扬。明帝讨伐王敦,使王导持节,都督诸军队,兼任扬州刺史之职。王敦叛乱被平定,王导晋封为始兴郡公,进位太保,司徒的职位依然如前,特许他带剑上殿,入朝不拜,礼赞时不呼其名。王导坚决拒绝。
王导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虽然每天开支日用没有多余,可一年总还有些节余。当时朝廷财政枯竭库藏空虚,只有几千端粗丝布,拿到市场售卖却无人购买,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王导担忧这件事,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都裁剪这种綀布来做成衣服,于是士大夫一致(都、纷纷)效仿他们竞相穿这种衣服,于是綀的价格上涨。这才今主管者去卖,每端布匹卖到一两金。王导就是这样为人所仰慕。
晋成帝咸康五年,王导去世,时年六十四岁。皇帝在朝堂上为他举哀三日,派遣大鸿胪持符节监护治丧之事。丧者的衣衾服饰、棺椁车马,一律按照汉博陆侯霍光和本朝安平献王司马孚的丧葬规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