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阅读答案-《吕氏春秋》

2020-04-30 12:28超越网

天下之士也者,虑天下之长利,而固处之以身者也。利虽倍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安虽长久,而以私其子孙,弗行也。自此观之,陈无宇①之可丑亦重矣,其与伯成子高、周公旦、戎夷也,形虽同,取舍之殊,岂不远哉?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下风而问曰:“尧理天下,吾子立为诸侯。今至于我而辞之,故何也?”伯成子高曰:“当尧之时,未赏而民劝,未罚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赤子。今赏罚甚数,而民争利且不服,德自此衰,利自此作,后世之乱自此始。夫子盍行乎?无虑吾农事!”协而耰②,遂不顾。夫为诸侯,名显荣,实佚乐,继嗣皆得其泽,伯成子高不待问而知之,然而辞为诸侯者,以禁后世之乱也。
辛宽见鲁缪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昔者太公望封于营丘之渚,海阻山高,险固之地也。是故地日广,子孙弥隆。吾先君周公封于鲁,无山林溪谷之险,诸侯四面以达。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辛宽出,南宫括入见。公曰:“今者宽也非周公,其辞若是也。”南宫括对曰:“宽少者,弗识也。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夫贤者岂欲其子孙之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哉?小人哉宽也!”今使燕爵③为鸿鹄凤皇④虑,则必不得矣。其所求者,瓦之间隙,屋之翳蔚也。愚庳之民,其为贤者虑,亦犹此也。固妄诽訾,岂不悲哉?
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大息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达乎分,仁爱之心识也,故能以必死见其义。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陈无宇:齐国大夫,与鲍文子攻打栾氏、高氏,栾、高出奔,陈、鲍就分其土地财产。②耰:播种后用土盖上种子。③爵:通“雀”。④凤皇:凤凰。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无宇之可丑亦重矣 丑:凶恶
B.未赏而民劝 劝:勉力
C.今者宽也非周公 非:非议
D.戎夷违齐如鲁 违:离开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而固处之以身者也 禹趋就下风而问曰
固妄诽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无山林溪谷之险 道其不济夫
则未之识 其皆出于此乎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愉愉其如赤子
就像小孩子一样和悦
B.无虑吾农事
不要打扰我耕种
C.子孙弥杀
子孙杀人更多
D.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
又怎么能给国家杰出的人衣服呢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依次列举了伯成子高、周公、戎夷三人的事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
B.第2段将尧、舜时期百姓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说明伯成子高是因不满百姓的做法而选择“耕在野”。
C.第3段写辛宽对鲁缪公提及先君周公受封之事,意在表达他对于太公望受封险固之地的强烈不满。
D.第4段写戎夷天寒时把衣服给弟子,自己却冻死了,旨在赞扬戎夷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高尚师德。
10.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论证的整体思路。(6分)


6.(3分)A(丑:耻辱 )
7.(3分)D(D大概。A一定;固陋。 B修饰关系;递进关系。 C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这样。)
8.(3分)C(子孙越来越衰微)
9.(3分)A(B.因不满百姓的做法而选择“耕在野” 有误 C.“意在表达他对于太公望受封险固之地的强烈不满”有误 D.“旨在赞扬戎夷在危难时刻表现出的高尚师德”有误)
10.(6分)答案要点:
文章开篇提出观点:杰出的人要考虑天下长远的利益,而且要身体力行。然后,依次用伯成子高辞诸侯而耕“以禁后世之乱”、周公受封于鲁以避免子孙“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和戎夷解衣救活弟子“以必死见其义”三个事例阐明主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