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楼磨刀
原文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①。王见怜愍②,赐一死驼。
贫人得已,即便③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④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
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注释
羸(léi)瘦:瘦弱。羸,瘦弱。
怜愍(mǐn):怜悯。愍,同“悯”。
即便:立即。
数数(shuò shuò):屡次,常常。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没有钱,生活十分艰苦。他给国王做事,长年累月地工作,身体瘦弱不堪。国王看到了,觉得他很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峰死骆驼。
这个人得到死骆驼后,运到家里立即着手剥皮。他嫌用的刀太钝,就去找磨刀石打算磨刀。他在楼上找到一块磨刀石,把刀磨锋利后,下楼来剥骆驼皮。就这样屡次地上楼磨刀,下楼剥皮,后来弄得非常劳累辛苦。他害怕这样会爬不动楼梯,就将骆驼吊到楼上,靠近磨刀石,方便磨刀。
人家知道后都讥笑他。
启示
这个人宁可反复上下楼去磨刀,甚至费九牛二虎之力把骆驼吊上楼去,也不曾想到把磨刀石搬下楼来。用功甚多,所得甚少,令人不禁哑口失笑。
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如同物理中的“惯性运动”,容易使思维囿于固定的框架内,从而陷入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境地。
所以,当一条路行不通或者太过费时费力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也许出口就在相反方向的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