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其先楚人,姓芈氏。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号为宣太后。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泾阳君。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梁。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穰侯益封。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昭王三十六年,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雎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雎。范雎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节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B.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C.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D.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自惠王时任职用事/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此处为死亡的通称。在古代,皇帝死曰崩,大夫死曰薨,诸侯死曰卒,士死曰禄。
B.昭王七年,是一种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纪年常用干支、王公即位年次、帝王年号等方法。
C.河内,黄河凹处北岸太行山以东地区。因位于殷商畿内,故称河内。与河南、河东相对。
D.相国,战国及秦汉廷臣最高职务,原本称之为相邦,为避汉高祖刘邦名讳,改称为相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冉拥立有功,逐渐执掌权柄。秦武王死后,魏冉拥立了秦昭王。秦昭王即位后,让他担任将军,护卫咸阳,诛杀政敌,威震秦国。
B.魏冉知人善任,巩固政治实力。魏冉担任丞相后,举荐白起为将,征讨东方诸国,战功显赫。魏冉受封为穰侯,白起受封为武安君。
C.魏冉军功卓著,为秦开疆拓土。魏冉也曾亲自率军出征,攻取魏国大小六十余城。又和白起一同攻打赵、魏、韩三国,拓展秦国疆域。
D.魏冉富贵一世,终究身折势夺。魏冉位极人臣,擅权诸侯,富贵一世,甚至超越王室。然而遭范雎离间,最终失去权势,被迫出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乃封白起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
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14.秦昭王罢免魏冉相国一职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10.A
意为: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能,在惠王时已任职处理国事。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 “宣太后二弟“和“魏冉”为并列结构,同指一人,中间不必断开,共同做”最贤”的主语,排除CD。 “以冉为将军”这句话的主语是“昭王”,意思是”(昭王)让魏冉做将军”,“卫“是动词,解释为“卫戍”,联系上文,其主语应该是“魏冉”,而不能是“军”。因此排除B。 故选A。
11.A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D 这只是范雎的离间之辞,文中并没有穰侯擅权诸侯的表现。
13.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
在这时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
14.秦昭王听信了范睢的话,认为魏冉在外事上专权,会危及他的统治地位;且其家人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会危及他的政治利益。因此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消除祸患。
参考译文: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他的先世是楚国人,姓芈。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弟弟为昭王。昭王的母亲以前号为“芈八子”,等到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昭王同母弟是高陵君、泾阳君。宣太后二弟魏冉最贤能,在惠王时已任职处理国事。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昭王七年,魏冉做了秦国丞相。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派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其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之家。昭王三十二年,穰侯做相国,带兵攻打魏,使魏将芒卯逃跑进入北宅,于是包围大梁。斩首四万,使魏将暴鸢逃跑,得到魏三县。穰侯得到更多封。第二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再次攻赵、韩、魏,在华阳大败芒卯,斩首十万,攻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昭王三十六年,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