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阅读答案与翻译-《论语·先进》

2021-04-25 10:30超越网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①,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注)①权:权变。
21.第一则和第二则材料都体现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
2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


21.因材施教
22.儒家中庸思想的其中一个内涵就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材料一中孔子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阻或鼓励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做事不要过分退缩也不要一味冒进,体现了中庸本质。材料二中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才智水平传授相应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也是中庸思想的体现。上述两则材料都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事例。材料三中孟子指出,如果只知道死板地坚持“执中”,没有变通,那就不是执中,而是“执一”了。坚持一点反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具有片面性,会对真正的中庸之道有损害,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


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道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孔子说:“中等以上资质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而中等以下资质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
主张中道便差不多了。但是坚持中道缺乏变通,就是执着于一点。厌恶执着于一点的人,是因为它损害大道,抓住一点就不管其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