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选文一:烛之武退秦师 选文二:东周列国志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2-08-24 16:04超越网

选文一: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文二:
东周列国志(节选)
佚之狐曰:“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年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武乃受爵而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安能犯颜进说
B.①行李之往来 ②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
C.①敢以烦执事 ②欲烦子说退秦师
D.①共其乏困 ②寡人将与子共国
2.从句式角度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夫晋,何厌之有?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大王来何操?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下列对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既暗示了在秦、晋的包围下,郑国当时形势危急,不敢开城门出去,又表现了烛之武勇赴国难的献身精神。
B.烛之武能成功说退秦军,关键是其说辞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处处为秦国着想,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具有很强说服力。
C.烛之武有机会出山与佚之狐的举荐有着极大的关系,但烛之武最终能够出使秦军,郑伯的努力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D.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请求,先是半推半就,但最终还是被郑伯的诚意、爵位的诱惑等打动,没有放弃为国立功的重大机会。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著作。
C.疏,即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

【答案】
1.C   A.“说”通“悦”,高兴;“说”,名词,谏言,言论。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结构助词,的。C.“烦”,劳烦;“烦”,劳烦。D.“共”通“供”,供给;“共”,动词,共享,共有。故答案为:C。
2.B.例句宾语前置句,应为“夫晋,有何厌”。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A.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句意: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B.宾语前置句,应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C.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D.省略句,应为“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句意: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故答案为:B。
3.D.“半推半就”错误,于文无据,文中烛之武一开始的推辞隐含着对郑伯没有在早年间重用自己的不满,并非“半推半就”。故答案为:D。
4.B.“国别体”错误,《左传》是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故答案为:B。
5.①(晋君)答应给您焦、瑕两个地方,他早上刚渡过黄河,傍晚就在两地加固城防工事,这是君王您所知道的啊。
②你侍奉了郑国三代国君,老了也没有得到重用,这是我的过错。


【附参考译文】
选文一: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选文二:
佚之狐说:“主公要是给他加官进爵,派他去劝说(秦公),就不怕秦公不听从了。”郑伯于是召烛之武进入朝堂,看他须发眉毛都白了,弯腰驼背,步履蹒跚。左右的人没有不笑的。烛之武下拜,上奏说:“主公召老臣有什么事情?”郑伯说:“佚之狐说您言辞过人,想要劳烦您劝说让秦军退兵,我将和您共同治理国家。”烛之武拜了两拜推辞说:“我学疏才浅,少年的时候尚且不能建立微末的功业,况且现在我已年老,体力已经耗尽,说句话都发喘,怎么能够冒犯君主的威严前去进言,触动诸侯国君的耳朵呢?”郑伯说:“你侍奉了郑国三代国君,老了也没有得到重用,这是我的过错。现在封您为亚卿,勉强替我前往一趟。”佚之狐在旁边劝说:“大丈夫生不逢时,是命运使然。现在国君赏识您并且要重用您,先生不可再推辞。”烛之武于是接受爵位出城(劝说秦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