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晋书·王蕴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1-04-24 15:55超越网

王蕴,字叔仁,孝武定皇后父,司徒左长史蒙之子也。起家佐著作郎,累迁尚书吏部郎。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蕴无所是非。时简文帝为会稽王,辅政,蕴辄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
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主簿执谏,请先列表上待报,蕴曰:“今百姓嗷然,路有饥谨,若表上须报,何以救将死之命乎!专辄之愆,罪在太守,且行仁义而败,无所恨也。”于是大振贷之,赖蕴全者十七八焉。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复有惠化,百姓歌之。
定后立,以后父,迁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建昌县侯。蕴以恩泽赐爵,非三代令典,固辞不受。朝廷敦劝,终不肯拜,乃授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假节,复固让。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于是乃受命,镇于京口。顷之,征拜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迁丹阳尹,即本军号加散骑常侍。蕴以姻戚,不欲在内,苦求外出,复以为都督浙江东五郡、镇军将军、会稽内史,常侍如故。
蕴素嗜酒,末年尤甚。及在会稽,略少醒日,然犹以和简为百性所悦。时王悦来拜墓,蕴子恭往省之,素相善,遂留十余日方还。蕴问其故,恭曰:“与阿太语,蝉连不得归。”蕴曰:“恐阿太非尔之友。”阿太,悦小字也。后竟乖初好,时以为知人。太元九年卒,年五十五,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晋书王蕴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B.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C.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D.谢安谓蕴曰/卿居后父之重/不应妄自菲薄/以亏时遇/宜依褚公故事但令/在贵权于事不事耳/可暂临此任/以纾国姻之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文中指多次升迁,与“稍迁”“超迁”意思不相同。“迁”表示官职变动时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
B.简文帝,即东晋时期皇帝司马昱,“简文”是帝王年号而非谥号。年号是汉武帝开始创置,古代帝王在位期间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C.假节,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在汉魏两晋时期,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追赠,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加封赏爵位官职,不可以指对当朝离职的功勋卓著的大臣给予特别赏赐以示褒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蕴性格平和公正。他没有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每次有官职空缺时,总是有多人争相谋求,王蕴都是公正地处理从来不偏袒哪个人。
B.王蕴善于举荐人才。在简文帝做会稽王主持朝政时,他尽可能地推荐人才,并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使人尽其才,所以那些没有被任用的人也毫无怨言。
C.王蕴谦逊有礼得体。他认为自己是因为蒙受恩泽被赐爵,不符合国家的典章制度,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直到谢安劝说他,他才接受了先前的封赏和任命。
D、王蕴敏于观察识人。他的儿子和王悦一向交好,王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王悦可能不是儿子的好朋友,后来二人的关系果然不像当初那样友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补吴兴太守,甚有德政。属郡荒人饥,辄开仓赡恤。(4分)
(2)朝廷以违科免蕴官,士庶诣阙讼之,诏特左降晋陵太守。(4分)
14.王蕴不等上报就擅自救助灾民,原因是什么﹖从中可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请依据原文简要回答。(3分)


10.选B。依据前后文意即可判断。
11.选B。“简文”不是年号而是谥号。
12.选C。“终不肯拜……于是乃受命”可见王蕴没有接受先前的封赏,只是接受了后来的官职任命。
13.(1)他(王蕴)补任吴兴太守时,很有德政。所管辖的当地发生灾荒百姓没饭吃,他就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荒,辄,赡恤各1分,句意1分。)
(2)朝廷因为他违犯制度免除王蕴的官职,官员百姓等都到朝廷为他争辩,皇帝特例只将他降职为晋陵太守。(以,诣阙,讼各1分,句意1分。)
14.原因:百姓即将饿死等不及
品质:①有仁爱之心②敢承担责任(要点答全给满分,照搬原文不给分。)

参考译文
王蕴,字叔仁,是孝武定皇后的父亲,司徒左长史王蒙的儿子。起初担任官职佐著作郎,多次升迁官职成为尚书吏部郎。王蕴性格平和,不压制出身低微的人,每次空缺一个官职时,总有十多人相争,王蕴公正处断不偏不倚。当时简文帝为会稽王、主持朝政,王蕴总是接连不断去信报告,说:“某人有名望某人有才干。”他尽可能地推荐人才,并根据性格特点使人尽其才,所以不被任用的人也毫无怨言。
他补任吴兴太守时,很有德政。所管辖的当地发生灾荒贫困的百姓没饭吃,他就打开粮仓救济百姓。主簿坚决反对,劝说并请求他先详细上报朝廷等候批复。王蕴回答说:“现在百姓嗷嗷待哺,路边已有人饿死,如果等上报朝廷批准后再赈济百姓,怎么能救济快饿死的人呢?擅自开仓赈济的过失,罪责在太守,如果推行仁义而得罪,我没有什么怨恨。”于是大规模开仓赈济饥饿的灾民,大多数人依赖王蕴的救济而存活下来。朝廷因为他违犯制度免除王蕴的官职,官员百姓等都到朝廷为他争辩,皇帝特例只将他降职为晋陵太守。到晋陵后他仍旧推行爱民、惠民政策,受到百姓称颂。
他的女儿被立为孝武帝的皇后,因为是皇后的父亲,他被升迁为光禄大夫,兼任五兵尚书、本州大中正,封为建昌县侯。王蕴认为因为恩泽被赐爵,不是古来的惯例,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再三督促劝告,王蕴最终还是拒绝,于是朝廷任命他都督京口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授予符节,他极力推辞,谢安劝说他:“您居于皇后父亲的重要地位,不应该看轻自己,来有亏时运,应该依照褚公的旧例,只做到身处贵位并不做什么事,可以暂时担此重任,来缓解做国戚的重压。”于是就接受任命,在京口镇守。不久,他被征召任命做尚书左仆射,依旧任将军,升任丹阳尹,在原有军号上又加任散骑常侍。王蕴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不想在朝廷做官,极力请求外调,于是朝廷又任命他做浙江东五郡都督,镇军将军,会稽内史,散骑常侍的官职依旧不变。
王蕴平素喜欢喝酒,晚年尤其厉害,在会稽内史任上时,常终日不醒。但为政和简,为百姓所喜爱。当时王悦来拜谒祖坟,王蕴的儿子王恭前去探望,一向关系很好,于是就留了十几天才返回。王蕴问缘故,王恭说:“和阿太交谈,连续几日不能回来。”王蕴说:“恐怕阿太不是你的朋友。”阿太是王悦的小字。后来最终断绝当初的友好关系,当时的人认为王蕴能了解别人。太元九年去世,年龄五十五岁,追封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