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尝为季氏史
(2)齐人称之
(3)高山仰止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0.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2021年江苏连云港中考题)
答
7. 曾经 称道 称赞 仰慕 敬仰 按照
8.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9.(1)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10.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译文】
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昭子结识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孔子又离开曹国,来到宋国。一天和弟子们在大树下讲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给砍了,孔子只好离去。弟子催促说:“我们行动该快一点!”孔子说:“上天既然赋了道德使命给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样!”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望,宽广的大道让我顺着它前进。”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此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观看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不已,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学问最高、道德至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