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五代史伶官传序》)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推其根本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根本
D.举天下之豪杰 举:全,整个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3分)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序”有书序和赠序之说,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属于书序,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则是赠序。
B.《伶官传序》中的“伶”旧时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后唐庄宗宠信伶人,授以官职,这些人被称为“伶官”。
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诸侯祭祀用太牢。
D.《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
13.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用反问,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5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答
10.C
【解析】本:考查,探究
11.【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中加点的名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履”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登上”。
12.C
【解析】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3.A
【解析】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14.(1)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颅,进入到太庙,把箭还给先王。(“方”“系”,状语后置句,“函”,句意,每点各一分)
(2)(可见)祸患常常是在微小的事情上积累而成的,而聪明勇敢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忽微”“所溺”,被动句,“岂”“独”,每点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