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太宗贞观元年纯正月丁亥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2-02-21 20:08超越网

太宗贞观元年纯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日:“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已亥,制:“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 ”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夏五月,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 ”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
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玉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上问公卿以享国久长之策。萧璃言:“三代封建而久长,秦孤立而速亡。”上以为然,于是始有封建之议。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 但以故旧不忍尽法。得归守坟墓,幸已多矣!”寂遂归蒲州。未几,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闻,当死。流静州。会山羌作乱,或言劫寂为主。上曰:“寂当死,我生之,必不然也。”俄闻寂率家僮破贼。上思其佐命之功,征入朝,会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B.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末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C.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D.沙门法雅坐妖言诛/司空裴寂尝闻其言/辛未寂坐免官/遣还乡里/寂请留京师/上数之曰/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B.顿首,文中指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又作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C.御史大夫,官名,秦朝始设,与丞相、太尉合称为三公;历代沿用,但职掌有异;明废。
D.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国古代另有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为武力与文德随时势的变化各有妙用,基于此,他否定了封德彝“文不如武”的观点。
B.唐太宗颁布命令从制度上保障谏官进谏纠偏的权利,对大臣意识到谏言非当而自省他表示赞赏。
C.太宗执政善纳谏言,萧瑀谏言效法夏商周三代实行分封制以使国运长久,得到唐太宗的认可。
D.太宗有知人之明且大度,如对待裴寂,因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故未判死刑,而仅将其流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擿疵颣,太为烦碎。(5分)
(2)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但以故旧不忍尽法。(5分)


10.(3分)A(“辛未”表示时间,作句前状语,故“辛未”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寂坐免官”中“坐”为“判罪”意,其宾语为“免官”;“遣还乡里”中“遣还”为动词,作谓语,其宾语为“乡里”。故“遣还”前断开,排除C项。)
11.(3分)D(D项,“中国古代另有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错,中国古代没有公元纪年。公元纪年开始是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12.(3分)D(D项,“因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故未判死刑,而仅将其流放”的分析有误,流放裴寂是因为“又坐狂人信行言寂有天命,寂不以闻”,此事发生在前,后来才有“会山羌作乱,或言劫寂为主”,唐太宗坚信他不会为叛贼所用的事。)
13.(1)(5分)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搜索揭发毛病缺点,实在是太繁琐。(“愆违”,过失;“遍历”,各处都到过,这里指“巡视”;“搜擿”,搜索揭发;“疵颣”,缺点,毛病。关键词每点1分,句意1分)
(2)(5分)贪污受贿风气公开盛行,朝廷政纲混乱,都是你的原因,只是因为故旧关系不忍心完全依法令处置。(“货赂”,贪污受贿;“由”,原因;“以”,因为;“法”,依法处置。关键词每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席间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朕从前曾受命专行率兵征伐,民间于是流传着这个曲子。虽然不具备文德之乐的温文尔雅,但功业却由此而成就,所以始终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之才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所能比拟的?”太宗说:“平乱建国凭借武力,治理国家保持已取得的成就就要仰赖文才,文武的妙用,各随时势的变化而有不同。你说文不如武,此言差矣!”封德彝磕头道歉。己亥(十五日),唐朝廷颁下制文:“从今以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堂议事,都应让谏官随行,有失误立即进谏。”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部门的公文案卷恐有稽延错漏,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对。”太宗征求封德彝的意见,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自有其掌管的职守。如果真有错失,御史自当纠察举报。假如让御史到各部门巡视,搜索揭发毛病缺点,实在是太繁琐。”杜淹默不作声。太宗问杜淹:“你为什么不加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的事务,应当务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讲的话深得大体,我确实心悦诚服,不敢有所非议。”太宗高兴地说:“你们如果都能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忧虑呢!”夏五月,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谁是奸佞之人?”回答道:“臣我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明言,或者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已见、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使源头浑浊而去希冀支流清澈,这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做假使诈,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看见前代帝王喜好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常常觉得可鄙。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唐太宗向公卿大臣询问使国运长久的策略。萧璃说:“夏商周三代实行分封制而长久,秦朝实行专制集权,因而很快灭亡。”太宗认为说得很对,于是才开始有了分封的讨论。和尚法雅以妖言惑众被处死。司空裴寂曾听过他的言论,辛未(二十九日),裴寂也因此事被免职,勒令遣送回老家。裴寂请求留在长安,太宗数落他说:“你的功劳平庸,怎么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还不是因高祖皇帝恩泽才使你列居群臣第一。武德年间,贪污受贿风气公开盛行,朝廷政纲混乱,都是你的原因,只是因为故旧关系不忍心完全依法令处置。能够回家守着坟墓,你已经是够幸运的人了!”裴寂于是回到老家蒲州。不久,有一个狂人信行称裴寂面有天相,裴寂并没上报朝廷,依法令当处死。太宗将其流放到静州。正赶上当地的山羌族叛乱,有人说叛军劫持裴寂为其首领。太宗说:“裴寂依罪当处死,我留给他生路,他肯定不会走这条路。”不久听说裴寂率领僮仆家丁打败叛军。太宗考虑他有辅佐高祖创业的功劳,征召他入朝,(裴寂)恰好死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