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上赵阁老书阅读答案与翻译-归有光

2019-05-20 20:35超越网

上赵阁老书
(明)归有光
有光自应举,连蹇不遇。常恨生当太平之盛,徒抱无穷之志,而年往岁徂,茕然无所向往。时张文隐公知之,时时称之于人。张公垂殁,以不能荐达为恨。然有光尝侍于公,间闻公论当世之士,独亟称明公,谓不惟于文章绝出,他时为国家建弘业者,终有赖焉。有光之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虽以文隐公之故,然士固有相知者,则有不待付授言语相属而相契舍者矣。
会明公忤时宰,屏居西蜀者十年。有光始获举进士,在京师,思明公而不可见。徒念岷、峨之高,江水之长,怅然而叹。幸与明公生同时,而顾无由一见;以为今世则已矣,徒若读书而慕古人于百世之下。既而为吏越中,明公始复登朝。及入觐,以为可以得见矣,而明公又以南迈。有光时尚在京师。一日,天子忽出手诏,还明公于朝。是时海内之士试都下者四五千人,皆叹天子之明圣能知人如此;明公能自结于天子之知如此。有光又私自喜:道之将行也,文隐公之知人不谬也;有光之羁穷,得所依归也。当是时,官程迫促,又不能迎拜明公于马首。
昨春自越还,遇瞿文懿公于乡,言入朝时,与明公尝以鄙人为荐,有惑于流言者,从中毁之,瞿公因言今世荐士之难:“吾与赵公知子深矣,力足以荐士矣,尚格而不行!”语毕,黯然不乐者久之。
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顾不惟劳效不得上闻,而持衡之人,用一人之言,格天下之士。使士之有志不负朝廷、为生民计者,徒以不能诡随趋附,横被中伤,乃令晻蔽殁世而不见。使后之欲为循良者以为戒。何以厚天下风俗,而返汉代长者之风?此尤可痛也。
兹者天子特以明公为相,复改任铨部,诏旨皆从中出。天下想望丰采,士莫不鼓舞踊跃自矜奋。有光自度已无用于世,而区区所见如此,略为明公陈之,非为一身之进退也。若身之进退,则在明公而已矣。君子伸于知己而诎于不知己,是以冒渎而忘其僭越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独亟称明公       亟:屡次
B.有光之羁穷       羁:漂泊
C.格天下之士       格:阻止
D.士莫不鼓舞踊跃自矜奋  矜:庄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文隐公非常赏识作者,直到去世时,张文隐公还遗憾自己未能向朝廷推荐引进作者。
B.作者到京城赶考时,因赵阁老已去西蜀,作者只能怀想他如岷山、峨山般的高风亮节。
C.作者在越中做官时赵阁老回朝任职,作者进京朝觐时赵阁老又南行,两人终未能相见。
D.赵阁老先任宰相,又改任铨部,皇帝的诏书从该部门发出,天下学子都仰慕他的丰采。
5.D 6.B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光之乡人在明公门下者,亦颇言鄙人姓名,为明公之所垂记。(5分)
(2)今所以复有言者,以往年为吏,差知自爱,亦自谓能使鳏寡孤独不失其所。(5分)
7.(1)在明公您门下的我的同乡,也颇多说过我的姓名,(我的姓名)被明公您记住。(共5分。定语后置1分,“颇言”1分,被动句1分,补全主语1分,语句通顺1分)
(2)现在之所以再写这封信,是因为我往年做官的时候,勉强还知道自爱,也自认为能够让鳏寡孤独不流离失所。(共5分,“所以”1分,“以”1分,“差”1分,“自谓”1分,语句通顺1分)
8.作者写信给赵阁老的目的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8.表达对赵阁老的仰慕之情,未见之憾,知遇之恩,选贤之望。(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我自从参加科举考试,连连不顺,得不到知遇。常常遗憾生在太平盛世,只能怀抱远大的理想,年来岁往,孤零零地没有努力的方向。当时张文隐公了解我,不时地在别人面前称许我。张公将去世的时候,(还)因为不能推荐我而倍感遗憾。然而我曾经陪侍在张公的身边,偶尔听到他谈论起当今的名士,唯独屡屡称颂明公,说您不只在文章上出类拔萃,以后为国家建立大业的,最终还是要依赖您。我的那些在您门下的同乡,也多次说到我的姓名,(我的姓名)被明公记住。(这)虽然可能是由于文隐公常常提及的缘故,但是士人当中本来就有彼此相知的,那么就有不需要互相托付交谈嘱咐就能意气相投的。
遇到您冒犯了当时的宰相,退居西蜀十年。我刚刚才考中了进士,人在京师,想念您却不能见到。只能怀想(您如)岷山、峨山的高大(高风亮节),思念(您如)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独自)怅恨叹息。有幸与您生于同时,却只是找不到机缘能见上一面;以为今生今世可能作罢,只能像读书的时候仰慕古人于百代之下一样了。后来我在越中担任小吏,您又进入了朝廷。等到我入朝进见,以为可以见上您一面了,可是您又动身南行。我当时还在京师。一天,天子忽然发出诏书,令您重回朝廷。这个时候全国的士子在京都应试,有四五千人,全都赞叹天子圣明能如此知人善任;您能结缘到天子的如此知遇之恩。我又私下地暗自欢喜:公道将要推行了,文隐公赏识人一点也不错啊;我穷困漂泊的日子(到头了),也将有所归依了。(谁知)在这个时候,官任的行程急迫匆促,(我)又不能迎接您、拜见您于您的马下了。
去年春上从越地回家,在乡里遇到矍文懿公,说到入朝的时候,他曾与您一起推荐我,有受到流言蛊惑的人,就从中诋毁我。矍公于是谈到当今世道推荐士人的艰难:“我与赵公了解您很深了,权力足以推荐士人了,还是这般受阻行不通!”说完了,神情黯淡不乐好久好久。
今天之所以再写这封信,是因为我往年做官的时候,勉强还能爱惜自我,也自认为能够让鳏寡孤独的人不流离失所。只是不仅下面官吏的劳苦绩效不能使朝廷知道,并且考核权衡的人,仅凭一个人的话,就可以阻止天下士人的进阶。让那些有志不负朝廷、为百姓谋利的士人,只是因为不能够诡诈追随趋炎附势,就横遭中伤,于是让他们被遮蔽遭埋没到离开人世也不能被发现。(这)让后面的那些想要成为奉公守法的官吏引以为戒,怎么能够使天下的风俗淳厚,且恢复汉代人人仰慕德高望重的士子的世风?这是尤其令人痛心的。

此时天子特地让您担任宰相,又改任您负责铨部,诏书都从您这儿发出。天下人都希望能一睹您的丰采,士子没有不欢欣鼓舞、踊跃振奋、自我勉励的。我自己揣度已经对世上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了,可是(还想凭借)很少的一点见闻,简略地向您陈述,不是为了我自己个人的进退。如果只是我自己的个人进退,那么(托)您一个人就可以了。君子在知己之前能申明自己的心志却嘴笨于不知道自己,因此有可能就冒犯亵渎了(您)忘了自己超越职权的事儿了。 (《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