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戴盈之①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戴盈之,宋国大臣。
19.有若与孟子的话都体现了儒家的政治主张。
20.关于赋税,有若与孟子的主张有不同之处,请简析。
答
19.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20.有若认为百姓“足”与“不足”同哀公的利害关系密切,主张应减轻百姓赋税;而孟子主张对于不合道义的赋税,应立即停止征收,不必等待来年。
参考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内还办不到,请让我们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彻底实行,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诫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请让我先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彻底洗手不干。’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合于道义,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