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察之弟真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真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晏公明日入对,见寘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察密以报寘。而真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即王荆公卷子。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真可矣。”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真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荆公遂于杨真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荆公唯唯。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比往时,待遇极至。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
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②勾当:做事情。③卫子:驴的别称。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⑥休沐日:休息日。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知制诰 知:掌管
B.上不怿曰 怿:高兴
C.饭罢,又延坐 延:请
D.何其卑也 卑:卑劣
7.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勾当于三班院 于:在
B.见寘之赋既考定第四人 既:已经
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以:把
D.人人与之为敌 之:他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负魁天下望
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
B.察密以报寘
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真
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
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
D.不知敢言否?
不知你敢不敢说?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B.王珪、韩绛二人,因为都属于现任官员,按照旧例,是不能获得状元这个名位的。
C.晏殊、王安石同乡,王乡誉好有才华,晏殊预料他将有所作为,因而特别器重他。
D.对晏殊的郑重规诫,王安石开始并不重视,到最后也不明白晏殊这句话的道理。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比往时,待遇极至。
11.晏殊规劝王安石“能容于物,物亦容焉”,意思是说能宽容别人,才能被别人接纳。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
6.(3分)D(卑:低,浅。可译为“幼稚”。句中没有“卑劣”这个贬义)
7.(3分)D(之:我。此句是王荆公的话。注:本句解释为“人人我都与他为敌”,不合文言习惯)
8.(3分)C(A句意为“天下都希望他考第一”;B句意为“杨察私下里告诉了杨寘”;D句意为“不知该不该说”)
9.(3分)D(文中只说“当时大不以为然”,后来“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此时已经明白了)
10.(2分)参考答案:等到去的时候,招待得特别周到。(意思对即可。“比往时”翻译成“比过去”不给分)
11.(5分)参考答案:王安石执政其间,锐意改革,实行变法,但是“人人与之为敌”,不能宽容别人,因而也不被别人接受,“不能保其终”(2分)。我们也要善于与别人处好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到处树敌,这样才会被别人接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