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见之。居期年,冯谖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乃进冯谖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谖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核之。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核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孟尝君闻冯谖烧券书,怒而使使召谖,谖至,曰:“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B.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C.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以足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D.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以足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君,战国四君子之一。另外三位分别为:魏无忌、赵胜、黄歇。
B. 出钱,即放债,贷钱给人。文中指孟尝君拿钱贷给穷人,收取利息。
C. 传舍长,是指孟尝君传达命令给客舍舍长,让他推荐可以收债的人。
D. 幸临,意同惠临、光临。幸,表敬副词。体现了孟尝君的礼贤下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尝君爱惜人才,乐于招揽宾客。尽管后来收入很难维持养三千食客的开销,但孟尝君还是想出办法来增加收入。
B. 冯谖慕名投奔孟尝君门下,由于他看起来善于雄辩,又是宽厚稳重长者,没有其他技能,因此被举荐为收债的人选。
C. 孟尝君礼贤下士,请冯谖时态度恭敬,他向冯谖详细说明了收债的原因,并让冯谖替他责备拒不偿还债务的人。
D. 冯谖收债方式独特,他设宴宴请向孟尝君借贷的人,并让他们拿借贷的凭证来核对,还烧掉无法偿还者的券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
(2)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
14. 孟尝君最后为什么反而要拍手连声感谢焚券的冯谖?
答
10. B
11. C “孟尝君传达命令给客舍舍长”错,传舍长,是指住所负责人。传舍,是馆舍。
12. C “责备拒不偿还债务的人”错,原文“愿先生责之”意思是,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
13. (1)孟尝君向大家贷款的原因,是为了你们中没钱的人作为本钱从事农业生产。(所以,……的原因;民之无者,定语后置,没有钱的人。)
(2)如果不多准备牛和酒就不能把他们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有余钱谁衣食不足。(具,准备;毕,全、都;无以,没有什么办法。)
14.因为孟尝君明白了,冯谖烧掉了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舍弃了收不到的虚账,能让薛邑百姓平民亲近孟尝君并博得美名,所以最后他反而拍手感谢冯谖。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当初,冯谖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来见他。过了整一年,冯谖没再说什么。孟尝君当时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贷款放债。一年到头年景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食客的需用将无法供给。对于这种情况,孟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那个住所负责人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老先生从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没有其它技能,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孟尝君便迎进冯谖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替我去索取欠债。”冯谖说:“好吧。”便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他把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这笔款项他没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欢就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能背弃他呢!”在座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两次行跪拜大礼。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欢。冯谖刚一到,回答说:“如果不大办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则会有背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我烧掉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孟尝君听后,拍着手连声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