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乐毅列传》

2020-06-19 18:15超越网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当是时,齐湣王强,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尽复得齐城。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早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疆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B.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C.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D.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圾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愿意献身,忠贞不二,引申为臣服、归附。
B.合从,即合纵,与连横策略相对应,这里指诸侯联合对抗秦国的政策。
C.万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兵车万乘,是天子之制,这里代指齐国。
D.不佞,原指口才不好,这里是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没有才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才华出众,深得燕王赏识。他本来为赵武灵王效力,后又事奉魏昭王,出使燕国时得到燕昭王厚待而又做了燕臣。
B.乐毅善于谋划,军事才能出色。他认为独立进攻强大的齐国很困难,于是说服燕王联合赵、楚、魏等国兵力,打败了齐军。
C.乐毅遭齐反间,被迫出走他国。燕惠王做太子时就与乐毅不和,即位后又中齐将田单反间计,用骑劫代乐毅为将,迫使乐毅出走赵国。
D.乐毅回信明理,最终打动燕王。针对燕惠王的责备,乐毅回信感念燕昭王的教化,明忠臣之理,但仍拒绝回国任职,最终在赵国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2)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10.(3 分)D
11.(3 分)B (这里指诸侯联合对抗齐国)
12.(3 分)D (“仍拒绝回国任职”错)
13.(10 分)
(1)乐毅知道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害怕被杀,于是向西投降了赵国。
(2)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人断交也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或也不伸冤归罪主上)。
(意思是忠臣因被妄加罪名被迫离开本国也不追求有一个好的名声或无罪的名声,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造成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打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献礼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身傲慢,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燕昭王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主,如今仍留着霸主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嚪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部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不是出于好意来替换自己,害怕被杀,于是向西投降赵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使用诈术欺骗燕军,于是在即墨城下打败骑劫,并全部收复被攻占的齐国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乐毅回信给燕惠王说:“我听说贤能圣明的君主,功业建立而长盛不衰,所以能写在像《春秋》那样的史书上;有预见的贤士,名声取得长久不败,所以能被后人称颂。像先王那样报仇雪耻,平定了具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缴获了齐国八百多年所积存的珍贵宝物,等到先王辞世之日,遗留下来的政策还发挥着影响,执政掌权的臣属,修整法令,慎重地对待庶出子弟,把恩泽推及到百姓身上,这些都为后世垂范。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人断交也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不才,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我恐怕您亲近偏信左右侍从的谗言,不体察我这被疏远的臣子的品行。所以献上这封信把我的心意告诉您。希望您能明白我的苦衷。”于是燕王又让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又和燕国往来沟通了,燕国、赵国都用他做客卿。最终乐毅在赵国去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