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选自《〈孟子〉二章》)
留侯论(节选)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1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必有过人之节 人恒过,然后能改
B. 匹夫见辱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C.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惧其不已也
D. 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19. 用“/”给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20. 上面两篇文章,各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请结合文意回答。
【参考答案】
17. C
18. 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19.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20. 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逆境(磨难、困境);《留侯论(节选)》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
【17题详解】
A超过,胜出/犯过错。B被/拜见。C都是“代词”。D和/参与。可以理解为欣赏。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王”:称王。“见”:显露。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句子划分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2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中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乙文联系到刘、项两家的斗争来举例。文中把刘邦之所以胜和项籍之所以败,归结为能忍和不能忍。
参考译文
甲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文: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