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予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①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獾然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獾(jué)然:猛然。
1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客悠然,喜怒不形 形:表现
B. 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竟:终了
C. 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 嫉:嫉妒
D. 夫弈,小数也 数:技艺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
D. 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 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 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 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
1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2)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
【答案】14. C 15. C 16. A
17.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
18. (1)于是计算各自的棋子来比较多少。高兴的显得很悠闲,发怒的怒气也消释了。
(2)当你们不争夺时,是否互相谦让而不自夸呢?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逐项对比。本题C项,“嫉:嫉妒”错误,“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意思是“是否恨对方如仇人呢”,“嫉”应该理解为“嫉:憎恨”。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选择“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逐项对比。
A项,两个“焉”,分别为“语气词,不译/兼词,兼任代词和介词,“于此”;
B项,两个“乃”,分别为“副词,才/ 副词,竟、却”;
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们的”;
D 项,两个“以”,分别为“介词,拿,用/介词,因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感到很不理解”说法错误,根据后文,第二天息机子和下棋的人所说的话,息机子对他们下棋时“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是理解的。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句子的整体意思是“第二天闲暇的时候,客人们又来了,摆棋布子如同昨日。息机子就对客人说:‘昨天那盘棋,你们开始时是否担心自己败,希望自己胜呢?’”其中, “明日闲暇”,是时间状语;“客复来,局布若畴昔”,“客”是这个句子的主语,结构上照应了前一天下棋的情况;“息机子乃谓客”,“息机子”是下一个句子的主语,引出下面对话的内容;“畴昔之局”,引出话题;“其始也”是时间状语;“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是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根据文意断句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第一句中,“计其子”指计算各自的棋子,“较多寡”指比较多少,“恬然”指悠闲,“释然”指消释。第二句中,“其”指你们,“不”通“否”;“让”指谦让,“矜”指自夸。
参考译文:
二位客人在庭院下棋,息机子从旁边观看。开始时棋盘已经摆开,二位客人十分悠闲,喜怒没有外露。不多时,两人争夺几个棋子,都瞪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惟恐失误,如同强敌当前,誓死不肯回头的样子。一会儿,胜负分出,胜的喜欢,败的发怒。像这样的情况有二三次,一局棋才下完。于是计算各自的棋子来比较多少。高兴的显得很悠闲,发怒的怒气也消释了。
第二天闲暇的时候,客人们又来了,摆棋布子如同昨日。息机子就对客人说:“昨天那盘棋,你们开始时是否担心自己败,希望自己胜呢?”回答说:“对。”“到今天,莫非胜负已过,而欢喜和气愤都忘掉了吗?”回答说:“对。”(息机子问:)“当你们争吵时,是否恨对方如仇人呢?”回答说:“对。”问:“当你们不争夺时,是否互相谦让而不自夸呢?”回答说:“对。”息机子说:“下棋是小技艺。胜了有何益处?败了有何损失?为什么开始时担忧?为什么下完棋就全忘了?为什么开始时争夺?为什么下完棋就谦让?你们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回答:“不知道。”
“唉!我告诉你们原因吧:那天地,就像一张棋盘;万物,就是棋子。凡在事情发生以前就担忧,事情过后就忘记;在事情进行当中,就发生争夺,在事情发生之外就谦让。人们如果拿事后的见解放到事前,那么忧愁的心情就泯灭;人们如果拿事外的见解放到事中,那么争夺的心思就止息。平民之间争夺的是财产,读书做官的人之间争夺的是富贵,帝王之间争夺的是天下,这些都像在下棋呀。如今你们不拿几个轻微的棋子去看待天下,却拿天下之重看待几个棋子,纷纷扰扰地争夺到哪时才是终了呢?俗语说:‘精于绘画的长寿,精于下棋的寿短。’绘画的人存有生机,下棋的人存有杀机。废掉那盘棋,收起他们的棋子,是保全生命远离杀机的方法啊。”
两位客人听到这番话,猛然深深醒悟,看待棋盘如同虚无,看待棋子如同弃物,从此就停止了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