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①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子密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嘱密私以意叩之。窗密洗沐归,谏参。参怒,而笞密二百。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密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君休矣!”
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日夜饮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是则然矣,然以其时考之,承暴秦之后,高帝创业尚浅,日不暇给,岂无一事可关心者哉?其初相齐,闻胶西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以舍之,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然入相汉时,未尝引盖公为助也。齐处士东郭先生、梁石君隐居深山,蒯彻为参客,或谓彻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二人者,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彻以告参,参皆以为上宾。彻善齐人安其生,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羽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受。凡此数贤参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传则参不苻士之过多矣。
(节选自《容斋续笔·卷十》)
【注】①狱市:指狱讼和市集交易。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此A数贤B参C皆不之D用E若非史策F失其传G则参H不荐士之过I多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趣,急忙,赶紧之意,与《兰亭集序》“趣舍万殊”中的“趣”含义不同。
B.幸,指希望之意,与《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中的“幸”含义不同。
C.币,礼物的意思,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币”含义相同。
D.善,即与……交好,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萧何死后,曹参知道自己将要成为朝廷相国,离开齐地前,他叮嘱后任,把齐国的狱讼与集市托付给他,要求他慎重对待,不要轻易干涉。
B.曹参做相国后整日痛饮美酒,不理政事,有些官吏或宾客上门相劝,他不等对方开口,就拿美酒给对方喝,直到对方喝醉,始终不给其开口机会。
C.曹参在相府后园设酒陈座痛饮,与附近醉歌的官吏高歌应和,因此皇帝不满他不讲礼仪,就让他的儿子曹密私下探问曹参,结果曹参生气地鞭笞了儿子。
D.曹参当初在任齐国相时,接纳精通黄老之术的盖公的建议,以黄老学说的清静无为、不生事端为指导思想治理齐国。他任齐国相九年,齐国平安无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2)然入相汉时,未尝引盖公为助也。
14.两则材料都提及曹参“日夜饮酒不事事”,但对此评价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0.BEG 11.B 12.C
13.(1)如果您严加干涉,坏人在哪里容身呢?这就是我为何首先将这件事告诉您的原因。
(2)然而(曹参)就任汉朝丞相时,并没有延请盖公为助手。
14.①材料一主要是称赞曹参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
②材料二意在批评曹参不荐士的过错。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连这几位大贤,曹参都不能重用,如果史书记载无误的话,曹参不能荐举士人的过错可就太严重了。
“参”指曹参。做“皆不之用”的主语,故断在B处。“若”“则”是连词常用语句首,故断在E、G处。故选BEG。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趣舍万殊”中的“趣”通“取”,即取舍。句意: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
B.错误。“幸可广问讯”的“幸”也是希望的意思。“幸”含义相同。句意: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希望你多方打听打听。
C.正确。句意:便派人以厚礼邀请。/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D.正确。句意:蒯彻与齐国的安其生关系很好。/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因此皇帝不满他不讲礼仪”错误,原文是“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可知,是汉惠帝奇怪曹相国不理政事。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扰”,干涉;“安”,哪里;“是以”,因此。
(2)“相”,任丞相;“引”,延请;“助”,助手。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太史公曰: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可知,材料一主要是称赞曹参清静无为、与民休养生息;
材料二“是则然矣,然以其时考之,承暴秦之后,高帝创业尚浅,日不暇给,岂无一事可关心者哉?”“凡此数贤,参皆不之用,若非史策失其传,则参不苻士之过多矣”可知,材料二意在批评曹参不荐士的过错。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孝惠帝二年(前194年),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去了。”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果然来召曹参。曹参离开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说:“(我)把齐国的狱讼与集市托付给你,要慎重,不要轻易干涉。”后任丞相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曹参说:“不是这样的。狱讼与集市,是善恶并容的,如果您严加干涉,坏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这件事摆在前面。”
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
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言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曹参就立即拿美酒给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陈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曹参的儿子曹密做中大夫。汉惠帝奇怪曹相国不理政事,嘱托曹密试着私下问问曹参。曹密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密二百板子。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密?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您和高帝相比谁更加圣明英武?”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的才能相比谁更胜一筹呢?”惠帝说;“您大概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您休息休息吧!”
太史公说:曹参做汉朝的相国,施行清静无为的政策,这与道家的黄老学说完全吻合。对于刚刚脱离秦朝残酷统治的百姓来说,曹参的做法使他们得以休养生息,所以全天下的百姓都歌颂他的美德。
材料二:
曹参继萧何之后担任汉惠帝的丞相,上任后日夜饮酒,无所事事,而且还为自己辩解说:“高祖刘邦与萧何丞相平定了天下,已经制定出严明周密的法令,我完全遵照执行,不出差错,难道不行吗?”这话当然没错,但是考察他所处的时代,当时正值残暴的秦朝灭亡后不久,高祖皇帝创下基业的时间还不长,百废待兴,令人日不暇给,难道会没有一件事情值得关心吗?曹参当初在任齐国相时,听说胶西(今山东高密西南)的盖公精通黄老之术,便派人以厚礼邀请。盖公对他说,治国之道,最重要的是要清静无为,不多生事端,这样老百姓自然会安居乐业,没有异心。曹参当即让出正房供盖公居住,并且实实在在地以黄老学说为指导思想治理国家。所以他任齐国相九年,齐国平安无事。然而(曹参)就任汉朝丞相时,并没有延请盖公为助手。齐国的东郭先生和梁石君是两位世外的高人,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有人对曹参的宾客蒯彻(即蒯通)说:“先生与曹相国(关系莫逆),能够为他指出思虑欠周之处及所犯的过失,并能荐举才德优异之人,这两位隐士都是普通世人所无法比拟的人物,您为什么不把他们推荐给曹相国呢?”蒯彻向曹参推荐后,曹参把他们都待为上宾。蒯彻与齐国的安其生关系很好,他们曾经向楚霸王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不予采纳。项羽想给他们两个封官授爵,二人始终坚决不接受。连这几位大贤,曹参都不能重用,如果史书记载无误的话,曹参不能荐举士人的过错可就太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