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②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③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天下大定。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
④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⑤六年,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后十余日,封韩信为淮阴侯,分其地为二国。
⑥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
⑦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丙寅,葬。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B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C.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D.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11. 下列对文中加粗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帝王对贵戚功臣封赐的一种爵位。周代开始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种爵位,后来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 “绝”在古汉语中有不同的义项,文中“不绝粮道”的“绝”与《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同。
C. 崩,是指帝王或王后死。古代对不同身份人的死有不同说法,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D. 本纪,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和政绩。《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本纪”十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刘邦和诸侯军共同进攻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决战中取得了胜利,不久就平定天下,定都洛阳,诸侯军臣服归顺于他。
B.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设宴时问大臣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两个大臣回答说是因为刘邦仁厚爱人,项羽傲慢而爱侮辱别人。
C. 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就降了韩信的爵位,变成淮阴侯;黥布造反,刘邦追击,过程中中了流矢,行军途中生了病。
D. 刘邦回到家乡沛县的时候,喝酒唱歌,心中感伤,免除了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让沛县百姓世代都不用纳税服役。
1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4. 根据第④节,简要概括刘邦取得天下的个人原因。
【答案】
10. 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还”“归”同义连用的两个词,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故人”与“父老子弟”都是“召”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本句译为: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
故选B。
11. D .“‘本纪’十篇”错误,“本纪”共十二篇。
12. B.“刘邦仁厚爱人,项羽傲慢而爱侮辱别人”错误,由原文“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可知,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由此可知,是“项羽”仁厚爱人,“刘邦”傲慢而爱侮辱别人。
13. (1)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中传来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就战败逃跑,因此楚军全部溃败。
(2)(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侵入和不同寻常事故的发生。
得分点:
(1)“尽得”,完全占领;“走”,逃跑;“是以”,因此。
(2)“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14. ①慷慨大方,与天下同利;②知人善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可知,慷慨大方,与天下同利;
由“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知,刘邦知人善用。
参考译文:
①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②汉五年(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在垓下与项羽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于是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③正月,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天下平定之后,高祖定都洛阳,诸侯都归顺了。
④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加害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⑤汉六年,十二月,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祖问左右的侍臣,侍臣都争相想要击杀韩信。后来过来十多天,封韩信为淮阴侯,把他的封地分为两个部分。
⑥汉十二年,十月,高祖已经在会甀击败黥布的军队,黥布逃跑,派别的将领追击他。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高祖对沛县父老兄弟说:“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汉将在洮水南北击杀黥布,都大败他,追得斩杀黥布于鄱阳。高祖追击黥布的时候,被流箭射中,行军途中生病。
⑦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丙寅,高祖入葬。群臣都说:“高祖出身低微,平定乱世回到正途,平定天下,是汉朝太祖,功劳最高。”尊称为高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