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蜀文
钟会①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太祖武皇帝神武圣哲,拨乱反正,拯其将坠,造我区夏。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祚。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业。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志也。今主上圣德钦明,绍隆前绪。宰辅忠肃明允,劬劳王室,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施德百蛮而肃慎致贡。
悼彼巴蜀,独为匪民,愍此百姓,劳役未已。是以命授六师,龚行天罚,征西、雍州、镇西诸军,五道并进。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故虞舜舞干戚而②服有苗③,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④之义。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⑤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兴隆大好。中更背违,弃同即异。诸葛孔明仍窥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劳动我边境,侵扰我氐羌,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乂清,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段谷、侯和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陈。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亲见也。蜀侯见禽于秦,公孙述⑥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此皆诸贤所备闻也。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岂宴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
今国朝隆天覆之思,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雠贼,还为戎首。咨因逼擒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豫闻国事。壹等穷踧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措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注】①钟会:字士季,三国魏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②干戚:斧头与盾牌。③有苗:即三苗,古代一个部落。④表闾:在间门刻石以表彰功德。⑤元元:百姓。⑥公孙述:汉代蜀郡太守,自立为天子。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劬劳王室 为……辛劳B.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 服从
C.岂宴安鸩毒 安逸,舒适D.诚能深鉴成败 果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 剑阁峥嵘而崔嵬
B.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 秦亦不以城予赵
C.明者见危于无形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文钦、唐咨为国大害 如今人方为刀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因为巴蜀各地未蒙教化,使得百姓承受无休止的劳苦,所以皇帝才命令六军王师替天行道,征伐巴蜀,来拯救百姓的生命。
B.作者分析了魏军国内外安定,气势正盛,而巴蜀兵力分散,并且军队频繁调遣,疲于奔命,认为蜀军难以抵挡气势强大的魏军。
C.作者以文钦、唐咨两个叛贼投降被封了爵位,孙壹穷途末路归顺而受到朝廷恩宠为例来说服巴蜀之地识时务的贤良认清形势。
D.本文分析形势,事实清晰,气势雄壮,一气呵成,语言通俗,节奏明快,起到了瓦解敌方军心的作用。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政故略陈安危之要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江山之外,异政殊俗,率土齐民未蒙王化,此三祖所以顾怀遗志也。
(2)蜀侯见禽于秦,公孙述授首于汉,九州之险,是非一姓。
答
14.B.“故虞舜舞干戚而服有苗”意思是“虞舜修文教,有苗臣服”,所以“服”是“使……臣服”之意。
15.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分别是: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B.“以”,分别是:介词,凭借;介词,把。
C.“于”,分别是:介词,在;介词,被。
D.“为”都是动词,“是”或“成为”。
故选D。
16.D.“语言通俗”错,本文运用了很多的典故,语言含蓄委婉。
17.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志/故略陈安危之要
18.(1)但我疆域之外,有与我不同的政治和风俗,那里的天地百姓没有沐浴到浩荡的皇恩德泽。这是我们三位圣祖甚感遗憾的事。
(2)蜀国的丞相陈壮被秦捉拿,公孙述被吴汉所杀。九州的险要地区,并不是某一姓的统治者能长久占据的。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奉辞衔命”都是动宾式并列式短语,结构完整;“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都是动宾式短语,主语一致,中间要断开。
“以济元元之命”“以快一朝之政”中的“以”都是表目的连词,和前文关系密切,其前要断开。
“故”表原因的连词,多放句首,其前断开。
最后可断句为: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重/庶弘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非欲穷武极战,以快一朝之志/故略陈安危之要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江山”,疆域;“殊俗”,不同的风俗;“齐民”,平民;“顾怀”眷顾怀念。
(2)“见禽于秦”,被动句,“见……于”表被动;“禽”,通“擒”,捉拿;“授首”,投降或被杀;“九州岛之险,是非一姓”,否定判断句。
参考译文
从前汉代国势衰微,国家分崩离析,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太祖武皇帝曹操拨乱反正,拯救濒临颓危的百姓,恢复天下安宁。高祖文皇帝曹不顺应天意,顺乎民心,登基称帝。烈祖明皇帝重光伟业,拓展功绩。但我疆域之外,有与我不同的政治和风俗,那里的天地百姓没有沐浴到浩荡的皇恩德泽。这是我们三位圣祖甚感遗憾的事。而今皇帝宽宏大量,要继承发扬前代的业绩;辅佐大臣忠心耿耿,效力皇室,安排政事,流惠百姓,所以各地得以调和一致。对那些少数民族施以圣德,他们都来归顺。
可怜你们巴蜀士众,难道你们不是人民吗?同情那里的人民,他们服役终身,无休无止。因此命令大军,奉行天意,惩罚那些对朝廷有二心的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镇西将军等率五路大兵,齐头并进。古代行军,以仁义作根本,以仁义治理军队。帝王的军队,有征无战。所以,虞舜修文教,有苗臣服;周武王灭掉商朝,分散鹿台的资财,打开矩桥的仓库,表彰商朝贤臣。而今镇西将军奉命征讨,统率大军,解救老百姓的生命,并不是炫耀武力,好大喜功,以光大当朝的政绩。所以在此为你们大略陈述一下安危,请敬听善意的劝告。“
益州先主刘备以雄才大略,兴兵原野,在冀州、徐州等地受到挫折,被袁绍、吕布所迫胁,我太祖武皇帝曹操为他解围,彼此结下友情。不料中途变卦,与太祖离心离德。诸葛孔明还是规守秦川,而姜伯约则不断出兵陇右,侵扰我边境,侵害我羌民众。当时国家事情太多,没有来得及讨伐。而今边境安宁,国内无事,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集合众兵,集中朝一个方向进攻。至于巴蜀不过有一个州的兵力,又守卫分散,难以抵御帝王之师。在段谷、侯和,蜀军已受重创,是很难抵御我军强大的攻势的。
近年来,巴蜀不曾太平,征夫连年作战,疲惫不堪,是很难抵挡我万众一心的军队的。这些你们是能亲眼目睹的。蜀国的丞相陈壮被秦捉拿,公孙述被吴汉所杀。九州的险要地区,并不是某一姓的统治者能长久占据的。这些事你们也听说过。聪明的人能预见危险,客智的人能够防止灾祸的发生。因此微子离开商朝,作为周朝宾客;陈平背离项羽,为汉朝立下功劳。你们苟且偷安,如同饮荓毒一样。难道你们真的只知吃蜀国俸禄而不能有所变通吗?
而今朝廷给他们提供生路,宰辅实怀有宽恕的恩德,先降者施以恩德,后降者则遭杀戮。从前东吴将领孙壹率众起义,内应外合,结果他得到高官,颇得重用。文钦、唐咨为国家大害,背叛其主,大逆不道。作了敌人的首领。唐咨在困顿中被捉,文钦的两个儿子投降,都被封为公侯、将军。唐咨还参与国家重要事务。孙壹等困顿时归顺朝廷,皇帝还是给予宠信。更何况巴蜀的那些能见机行事的贤者呢?如能明察成败,效法微子,学习陈平的作法,那么你们的福分会和他们一样,也会造福后人。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农田不荒废,市场照样繁荣,远离危险,永享大福,这不是一件美事吗?如果苟且偷安于一时,迷途不返,大兵压境之际,玉石俱碎,到那时再后悔就晚了。请你们仔细考虑厉害得失,自求多福,并请相互转告,使众人明白我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