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知制诰谢公行状
王安石
公讳绛,字希深。其先陈郡阳夏人。以试秘书省校书郎起家,中进士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七迁至尚书兵部员外郎以卒。尝知汝之颍阴县,直集贤院,通判常州、河南府,为三司度支判官,与修真宗史,知制诰。最后请知邓州,遂葬于邓,年四十六,其卒以宝元二年。
公以文章贵朝廷,藏于家凡八十卷。其文,世所谓唐之元、白不足多也。而又有政事材,遇事尤剧,尤若简而有馀。所至辄大兴学舍,庄懿、明肃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力也。后河南闻公丧有出涕者,诸生至今祠公像于学。邓州有僧某诱民男女数百人,以昏夜聚为妖,积六、七年不发,公至立杀其首,弛其馀不问。又欲修美阳堰,废职田,复召信臣①故渠,以水与民而罢其岁役,以卒故不就。于吏部所施置,为后法。
其在朝,大事或谏,小事或以其职言。郭皇后失位,称《诗·白华》以讽,争者贬,公又救之。尝上书论民失业,献《大宝箴》,议昭武皇帝不宜配上帝,请罢内作诸奇巧。因灾异推天所以谴告之意。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及知制诰,自以其近臣,愈慷慨欲以论谏为己事。故其葬也,庐陵欧阳公铭其墓,尤叹其不寿,用不极其材云。卒之日,欧阳公入哭其堂,架无新衣,视其家,库无馀财。盖食者数十人,三从弟皆在,而治衣栉才二婢。平居宽然,貌不自持,至其敢言自守,矫然壮者也。
谢氏本姓任,自受氏至汉、魏无显者,而盛于晋、宋之间。至公再世有名爵于朝,而四子皆以材称于世。先人与公皆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而公子景初等以历官行事来曰:“愿有述也,将献之太史。”谨撰次如右。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召信臣,西汉南阳太守,常为民修水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
B.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
C.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
D.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指科举考中进士。进士是指科举考试殿试考中的人,分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迁,指调动官职,包括迁升、平调、降级,本文指升迁,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为降职,表示降职的文言词语还有“谪”“贬”等。
C.《诗》,又称《诗三百》,即与《楚辞》并称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三百零五首诗歌,内容可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D.大中祥符,宋真宗年号。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如“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中的“太宗”及“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中的“宣德”都是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绛做邓州知州时,除恶务尽,把多年来引诱民众为非作歹的僧人及党羽全部杀掉。
B.谢绛为民谋利的做法,因病故未能实现,但他给吏部提出的建议,死后被定为法则。
C.郭皇后被废弃,谢绛用《诗经》讽喻皇帝,并设法营救因争辩此事而被贬的官员。
D.谢绛为官清廉,去世时家中没有一点多余的财物,衣架上竟然连一件新衣服也没有。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河南闻公丧有出涕者,诸生至今祠公像于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14.文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谢绛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答
10.C 句意:议论时政得失,认为方士不应该进入后宫,请求追还赐给方士的诏书,谢公曾发表过的言论很多,无法全部记录。“又论方士不宜入宫”,“方士”为“不宜入宫”的主语,“不宜入宫”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甚众”很多,“甚”作状语修饰“众”,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D.“太宗”……都是年号”错误,“太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A.“把多年来引诱民众为非作歹的僧人及党羽全部杀掉”错误,原本文“公至立杀其首,弛其馀不问”,只杀了首领,其余从犯都被释放。 故选A。
13.(1)后来河南人听说谢公去世,有人忍不住流泪,诸生到今天还在学堂供奉他的画像。
(2)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降低身份跟从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
14.文学才能;政治才干;日常生活简朴。
参考译文:
谢公名绛,字希深,他的先人是陈郡阳夏人。谢公从试秘书省校书郎步入仕途,考中进士甲科,授予太常寺奉礼郎之官,多次迁转最后升至尚书兵部员外郎而辞世。曾任汝州颍阴知县、直集贤院、常州通判、河南府通判,又担任三司度支判官,参与修撰真宗一朝的国史,升为知制诰。最后自己请求任邓州知州,死后就葬在邓州,享年四十六岁,去世在宝元二年。
谢公因为文章被朝廷看重,收藏在家的文章共八十卷。他的文章,当世人认为即使是元稹、白居易也未必能赶得上。又具有政治才干,遇到难办的事,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所到之处都要大兴学舍,朝廷要为章懿太后、明肃太后在河南府修建两座陵墓,没有一件东西取自民间,事情就办妥,都是凭借了谢公的才力。后来河南人听说谢公去世,有人忍不住流泪,诸生到今天还在学堂供奉他的画像。邓州有个和尚引诱了数百名男女,在夜间聚众为妖,一连六七年也没有被揭露。谢公到任之后,立即诛杀了首领,释放其余从犯不再问罪。又打算改造美阳堤堰,废官员的职田,修复汉朝太守召信臣所建的旧渠,把水利交还百姓并免除他们每年的劳役,因病故而没有如愿。他给吏部提出的建议,在他死后被定为朝廷的法则。
谢公在朝廷任职时,遇到大事差不多都有谏言,小事则有时候只限于本职之内而言。郭皇后被废,谢公吟诵《诗经.白华》来讽喻皇帝,为此事争辩的官员被贬,谢公又出面营救他们。曾上书论述百姓失业的弊端,又献《大宝箴》一篇,议论昭武皇帝不应该配享上帝,还请求废除宫廷用的奇巧之物。借着天灾推论上天用来谴责警告之意。议论时政得失,认为方士不应该进入后宫,请求追还赐给方士的诏书,谢公曾发表过的言论很多,无法全部记录。他担任了知制诰之后,自认为是近侍之臣,更应该慷慨陈词,把议论劝谏当成自己的职事。故而他下葬之时,庐陵欧阳修为他写了墓志铭,特别感叹他年寿太短,任用没能极尽其才干。谢公去世那一天,欧阳公来到他的灵堂失声痛哭,才发现他家里的衣架上没有一件新衣,环视他家,也没有一点余财。跟随他生活的有几十口人,三个堂弟都在,而家中整理家务的只有两个女婢。平时宽和文静,貌不惊人,至于敢于直言而坚持操守的方面,则昂然威武如同壮士。
谢氏原本姓任,自从接受任氏直到汉朝、曹魏没有很显贵的,而兴盛于晋朝和南朝宋期间。到谢公,已经两代在朝廷中拥有名位爵禄,他的四个儿子都以有才干著称于世。我父亲和谢公都是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谢公的儿子谢景初等带着谢公所任官职和所做的大事履历来找我,说:希望我记述文字,准备交到史官留存。于是恭敬地记述了以上的谢公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