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 ),是亦走也。”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1.可填入第③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
A.矣B.者C.焉D.耳
22.第⑦段盂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
A.铺垫B.对比C.反衬D.象征
23.翻译文中第⑥段划线句。
24.第⑦段划线句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
21.D
22.B
23.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4.把国君不顾百姓死活而导致黎民饥寒交迫,却推卸责任归罪于年成不好的做法,比喻成有人拿刀杀人而归罪于兵器。孟子借此劝导国君施行仁政。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应括号内应填写“耳”。结合文章内容,“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意思是“只不过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耳”,在文中可翻译为语气词“罢了”,表达的是梁惠王在孟子以战作喻后的态度和看法,其他几个虚词没有这种语气效果。
A. “矣”用在陈述句句末,相当于“了”“啦”,又有表已然、将然和由假设推出必然,用于文中不恰当。
B. “者”是文言文比较特殊的代词。这种特殊体现在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必须和其他词(词组)构成“者”字词组。若用于文中,构成“直不百步者”,则有表达“没有跑一百步”的原因的意思,也不恰当。
C. “焉”用法较多,既有表示指示,相当于“之”的用法,此外也有翻译为“哪里”或“那里”,“什么”或“怎么”的相关用法,当然有时候也可以用作兼词,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但是无论哪种,在句子中均解释不通。
D. “耳”,在文中可翻译为语气词“罢了”,表达的是梁惠王在孟子以战作喻后的态度和看法。是恰当的。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意思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把“贵族家的猪狗”和“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对比,表现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此处采用的是对比手法。对比: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故选B。
参考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武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