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注】①“司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②讱(rèn):说话谨慎,不轻易出口。
21. “孙以出之”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_____。材料二体现出孔子______的教育原则。
22. 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君子不以言举人”的原因。
【答案】
21. (1). 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 (2). 因材施教
22. 从上述材料可知,①说话要“义以为质”。以言举人,未必有道义,未必是仁者。②“做”比 “说”更具难度,说出的话不一定能做到,故不能因言辞华美而“举人”,而要考察其说话态度是否审慎。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句内容的能力。
“孙以出之”,“孙“,通“逊”,谦逊;“出”,呈现,表述;句意为: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
司马牛问仁,孔子说是“言语显得谨慎”;曾经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由此看来,面对不同的人,孔子的教育方法是不一样的,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
“君子不以言举人”,意为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由“义以为质”可知,君子把义作为本,“言”不能标示就是“义”,未必是仁者;由“为之难”可知,“做”比“说”更具难度,不能因为某人说了什么就“举人”,而要看是否“讱乎”,即说话是否审慎。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本,依照礼来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述,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样做才是君子啊!”
(2)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谨慎。”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