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传、孙子。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异从兄孝丛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异日:“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日:“善”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及光武为司隶校尉,道经父城,异等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饭。复度滹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还,拜偏将军。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乱久矣,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注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饬,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皆率众降异。
(节选《后汉书·冯异传》)
[注]元元,百姓。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B.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C.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D.异归谓苗萌曰/令诸将皆壮士倔起/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子,即《孙子兵法》,作者是《过秦论》中提到的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
B.掾,本义为辅助,后来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文中郡掾是郡守的属员。
C.侯,爵位名,中国古代施行五等封爵制——公侯伯子男,侯为其中第二等。
D.车驾,我国古代指帝王所乘之车,亦用为帝王代称,文中代指光武帝刘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异有识人之明。他一开始服务于王莽政权与汉军对抗,但与刘秀接触后,认定他并非常人,于是劝说苗萌一起归顺汉军,并得到刘秀任用。
B.冯异与光武帝共同患难。征讨王朗的战争中,光武帝快速南下,昼夜兼程;艰苦的行军途中冯异尽力照顾众人起居,与光武帝结下深厚的情谊。
C.冯异为人谦虚。军队停下休息时,其他将领们都聚在营房里夸耀战功,冯异却独自避坐在大树下;因此部队改编时,很多将士愿意归属他的麾下。
D.冯异善于约束将士。赤眉、延岑军在三辅地区作乱,光武帝派善于管理将士的冯异平定混乱、安定百姓;冯异很好地完成了光武帝赋予他的使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异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5分)
(2)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弘农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皆率众降异。(5分)
参考答案
10. A
[解析]“今诸将皆壮士倔起”中“倔起”为突然兴起之意,是否断开均能解通。B项“虏掠”不可断开,错;C项“言语举止”不可断开,错;D项“非庸人也”不可断,错。
11. A [解析]《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军事家孙武。
12. C [解析]选项有两处错误:(1)舍,不是屋含和军营,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这里指暂时休息;
(2)将士愿意归属他的麾下,除了他的谦虚外,更重要的是“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13. (1)冯异秘密地到所管辖的属县巡察,被汉军抓获。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跟随着光武,于是举荐冯异,冯异得到了光武帝的召见。( 得分细则:间,秘密地;为所表被动:从兄,堂兄、族兄;各1分。句义2分。)
(2)冯异叩首领命,带兵西征,所到之处都推行(树立)汉朝的威信。弘农地区十几个自称将军的盗贼首领,都带着队伍投降了冯异。( 得分细则:顿首,叩头;引,带领;“群盗称将军者十余辈”定语后置;各1分,句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