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疆、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选自《鸿门宴》)
14.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令张良留谢 谢:拒绝
B.大行不顾细谨 顾:顾及
C.会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置:留下
1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道芷阳间行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越国以鄙远 D.宁许以负秦曲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令张良留谢 今君乃亡赵走燕
B.公为我献之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暴秦之欲无厌
D.拔剑撞而破之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1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沛公安在
A.大王见臣列观
B.何厌之有
C.苟以天下之大
D.戍卒叫,函谷举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由此能看出刘邦生性多疑、能屈能伸的性格。
B.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表明其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认为刘邦不足为患。
C.樊哙是一员有胆有识的武将,其劝说沛公及时脱身的那一席话,体现其雄才韬略。
D.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通过刘邦的鲜明对照来烘托项羽形象。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4分)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分)
答
14.A
解析:谢,辞谢。
15.B
解析:例句是名词作状语。A项是名词作动词,C项是形容词作名词,D项是动词作使动。
16.D
解析:A项连词,就/副词,竟;B项介词,替/动词,是;C项代词,刘邦/助词,的。
17.B
解析:例句是宾语提前。A项是省略句,C项是定语后置句,D项是被动句。
18.A
解析:体现刘邦处事果断坚决,冷酷无情
19.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有什么可去告辞的?”
(项羽)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参考译文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有什么可去告辞的?”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羽;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发怒,不敢亲自献上。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去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羽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就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辞别,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项羽)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