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②薪莱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问:“何马也?” 对曰:“牝③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④。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马色牡牝,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者。
[注] ①子姓:子孙。 ②纆(mò):挑东西的绳索,代“挑”。
③牝(pìn)母马。 ④骊:纯黑色。
19. 用“/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穆 公 不 说 召 伯 乐 而 谓 之 曰 败 矣 子 所 使 求 马 者!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C. 才美不外见 请见之
D. 其真无马邪 得其精而忘其粗
21. 九方皋不见牝牡、不见骊黄,却能识得天下之马,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20. B
21. 要真正认识一件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问题时要有所舍弃,才会有所专注。/要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解析】
19.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扫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20.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通“饲”,喂养/吃;B:这/这;C:通“现”,表现/召见;D:表示反问语气/它的。故选B。
21. 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看本质。
选自《列子·说符》 作者:列御寇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秦国国君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
伯乐回答说:“在下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们)可以告诉你哪是良马,没能力告诉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马。在我曾经一起挑担捡柴的人之中,有一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在相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见他吧。”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说:“什么样的马?”回答说:“黄色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扫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已经到了如此的境界啊!这就是千万个我也无法比的啊。像九方皋他所看见的,是内在素质啊,发现它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它的内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关注他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不该注意的,看见应该看的方面,(所以)疏忽了他不在意的(方面)。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再好的马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