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材料二: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21. 材料一中的“长幼之节”指________,“大伦”指________。(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2. 子路说“不仕无义”,孔子说“无道则隐”,请根据材料分析他们这么说的原因。
【答案】
21. (1). 见其二子焉 (2). 君臣之义
22. ①说话的背景不一样。子路是批评荷蓧丈人这类隐者,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贤人为保持自己的纯洁而隐居避世是不对的;孔子在如何“讲明哲保身”,这里的“隐”相当于藏道于身之义,并非是隐居不出,指在国君不肯听从自己的治国理念的时候,不会为了贪恋权力和金钱而不愿离开。②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子路强调的是君子的责任,君子做官不是为了谋求私利,而是为了践行大义;孔子强调的是君子的原则,即天下大乱的时候为了俸禄去做官是可耻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子路跟随孔子落在后面,遇到一个老人,用手杖挑着除草用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把手杖插在地上开始锄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便留子路到他家中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还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并把这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叫子路返回去再见他。子路到了那里,他已经出门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是不义的。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以废弃;君臣之间的道义,又怎么可以废弃呢?本想保持自身纯洁,却破坏了重大的伦理道德。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是早就知道的了。”
材料二: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