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021-01-07 20:55超越网

材料一: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材料二: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材料三: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闻之,遂除之。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1)材料一中“狷”的意思是   。材料一和材料三体现了孔子的   思想。
(2)材料二中孔子面对颜渊的死过于哀恸,材料三中孔子劝子路表达哀伤要适可而止。你怎么看待孔子的这番言行?


(1)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中庸之道。
(2)材料二中,孔子面对最喜爱的学生的早逝,痛心衣钵不能传承,可谓爱之深痛之切。这是为师者的真 情流露和仁爱之心的体现。 材料三中,孔子认为悲伤也要有度,丧期已满,就应该回到正常生活了,这也符合礼的规定和要求。这是孔子对待礼的认真严肃的态度。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材料二: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太过了!”孔子说:“有悲痛太过了吗?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
材料三:子路为出嫁的姐姐服丧,到了可以除服的日子他还不除。孔子就问他:“为什么还不除服呢?”子路说:“我的兄弟很少,所以不忍心到了九个月就除服啊!”孔子说:“先王制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对于正人君子来说,就是教他要适当控制感情的。”子路听了,就立即除掉了丧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