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北史·来护儿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1-11-04 17:03超越网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何以面先圣!”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B.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C.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D.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感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冠/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对年龄常有固定的称法,如女子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谓之及笄;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称弱冠。随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岁期颐。此外,男性称年龄为“福”,女性则称“寿”。
B.牛酒,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与此有些相似的还有币,本指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后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而货却指财物,是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C.阙是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后来随着语言与文明的发展,阙也指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石雕。
D.朕本义是舟的裂缝,还有预兆、迹象之义,后发展指“我的”或“我”,但自秦始皇26年起被定为专作皇帝自称。此外,孤、寡也是古代皇帝的自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向常会引领人走出人生的低谷。来护儿自幼而孤,但他少有大志,得教诲,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之志,这为他成年后雄略超群,志气英发打下了基础。
B.来护儿战时冲锋陷阵,能立汗马之功;国家承平时善理政,体恤百姓。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称赞他为“兼美”,青史留名。
C.来护儿为人正直忠心,敢于直言劝谏,炀帝幸江都,他以百姓容易生怨劝阻,以致于触怒龙颜,为他日后被宇文化及杀害埋下了祸根。
D.来护儿重义轻财,擅长学习,精通兵法,治军要求严格,但又体恤士兵,重视以感情带兵,深得士兵爱戴和信任,遇事部属争相尽全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2)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何以面先圣!


10.A本句译为:吴氏照顾养育他,给予了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经》,就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该凭借为国家消灭敌人来取得功名!”同辈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他的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来护儿)谋略非凡、优秀特出,志向气量出众高远。
“吴氏提携鞠养”中,“吴氏”是主语,“提携鞠养”是谓语,本句省略了宾语“他”,句意完整,后面要断开,排除BC;
“初读《诗》”中,省略了主语“来护儿”,“读”是谓语,“《诗》”是宾语,句意完整,前后断开,排除D。
故选A。
11.A.“此外,男性称年龄为‘福’,女性则称‘寿’”错误。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12.C.“为他日后被宇文化及杀害他埋下了祸根”错误。由原文“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何以面先圣!’”可知,他被宇文化及杀害是因为他说宇文化及是凶逆之人,应当肃清,与他劝说皇帝无关。
13.(1)(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凭借)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被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
(2)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以什么脸面见先圣。

【分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关键词:“以”,凭借;“见”,被;“劳勉”,慰劳和勉励;“追”,召见。
第二句关键词:“备位”,身为;“荷”,担负;“抱恨”,遗憾;“泉壤”,黄泉之下。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还没有懂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养育他,给予了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经》,就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该凭借为国家消灭敌人来取得功名!”同辈对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他的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来护儿)谋略非凡、优秀特出,志向气量出众高远。恰逢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的边界,来护儿多次见到军队,常常情绪激昂,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升官位至上开府,被赏赐一千段丝织品。仁寿初年,(来护儿)升任瀛州刺史,因好的政绩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隋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征入朝,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来护儿)许多天都不能离开瀛州地界,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炀帝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两千段丝织品,以及牛、酒,让他去拜谒祖先之墓,宴请父老乡亲。并且让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廷和民间的人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停留在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来护儿)好多日子不能见到(他)。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来护儿)才被人带来进见,(炀帝)对他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等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时,(他)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早晨将要去上朝时,(来护儿)被抓了起来。来护儿说:“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现在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视承诺,重视情谊,不贪图财物名利,不置办产业。在作战用兵方面,特别重视谋略,每次观览兵法,就说:“这里写的难道也是才能出众的人的意思吗?”善于安抚士兵,约束严明,所以部属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