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诸葛亮字孔明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寿《三国志·蜀书三十五》

2020-12-04 14:49超越网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三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B. 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C. 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D. 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父,指祖父兄弟的儿子,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 解带,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也指解韦带去就任官职,文中指前者。
C. 委质,卑幼往见尊长,呈献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以表敬意,文中指投降。
D. 南越,指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岭南地区、由秦国将领赵佗所建立的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身世坎坷,才能超群。诸葛亮很早失去父亲,随从父诸葛玄前去赴任,从父过世后在田中耕种,自视甚高,刘备以为他才华非凡,请其出谋划策。
B. 诸葛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当刘备失势之时,诸葛亮深谋远虑,向孙吴求援,孙权佩服刘备,敬重诸葛亮,决定派兵援助,帮助刘备攻取益州。
C. 诸葛亮勤于政事,鞠躬尽瘁。刘备去世后,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亲力亲为,对外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纪律严明,赏罚兑现,取得显著效果。
D. 诸葛亮志向远大,受民爱戴。诸葛亮志向坚定,进要统一天下,退要震动海内,率众兵到达武功后,分兵屯田为久驻打下基础,其秋病逝,百姓追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2)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14. 作者认为诸葛亮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
10. C 11. D 12. B
13. (1)刘备得以借助东吴援军与魏武帝开战,将曹魏军队打得大败,并乘胜进军连打胜仗,于是江南地区都被平定。
(2)以至于官员中不存在奸邪,人人心怀自我激励之心,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强大的不欺弱小的,社会风气清净良好。
14. 诸葛亮的优点:有治理民众的才干,擅长整训军队。
诸葛亮的缺点:打仗时不擅长运用奇计谋略。

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诸葛亮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从父诸葛玄做了袁术部下的豫章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亮弟诸葛均前往任职。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以耕种田地为业,喜诵古代忧伤乱世的歌谣<梁父吟》。诸葛亮身高八尺,年轻时就显露出超群才华、英雄气概,容貌伟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当时的人没有赞同的。当时左将军刘备认识到他有奇才,于是三顾茅庐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也深感刘备出类拔萃、英姿超群,于是解开衣带,不拘礼节,向刘备显示忠诚,两人倾心相交。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献出荆州归降,刘备大势已去、兵力单薄,以致无立锥之地。当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就向刘备献上奇谋,亲身出使东吴拜见孙权,求东吴发兵救援刘备。孙权本来对刘备就钦服景仰,此时又见诸葛亮卓尔不凡,对他甚为敬重,当即派遣三万人马去救援刘备。刘备得以借助东吴援军与魏武帝开战,将曹魏军队打得大败,并乘胜进军连打胜仗,于是江南地区都被平定。后来刘备又西取益州。益州平定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拜封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台政务。待刘备去世,其子年幼,政事无论大小,全由诸葛亮裁断。于是他对外与东吴结盟,对内平定南部诸郡,制定和实施法律制度,整治全国军队,需用器具制造精妙,对物深究原委,法令严明,赏罚公正,作恶者无人不受惩处,为善者无人不被表彰,以至于全国做到官吏不敢违法犯纪,人人怀有激励自己的上进之心,道上不捡拾别人丢失的东西,强者不欺凌弱者,风气纯正,秩序井然。处在当时社会,诸葛亮平素的理想是,进如蛟龙举首猛虎雄视,一举而统--四海,退想要割据边疆,壮大国力而震慑天下。他还考虑到自己去世后,则蜀国没有能进伐中原抗衡强魏的人,所以用兵不止,屡屡张扬武力。然而诸葛亮的才干,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况且与他对阵作战之人,有的正是当代人杰,加上双方实力不对等,本应采取守势的蜀国他却反而頻頻主攻,所以虽说年年兴师动众,却未能取得成功。魏明帝青龙二年(234)春,诸葛亮率军出武功,分派兵卒开荒屯田,作为长久驻军的基础。这年秋天他就因病去世,百姓追忆怀念他,把他的功绩作为谈话的材料。直到今天,梁州、益州的百姓赞述诸葛亮的话仍能听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