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汪琬《尧峰文钞》,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ù):贫穷。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遽薄京师 薄:靠近、逼近
C.卒不能办 卒:士兵
D.于是权贵人争咎 咎:责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常不见听信。
8.申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
5.C
6.C
7.(1)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他的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
8.①没有朝廷的支持;②善于车战,士兵在仓促之际来不及操练;③没有来得及备战,频被催促迎战;④满桂兵败,军心不稳。
【解析】
【分析】
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C项,“卒”,通“猝”,应译作“仓促”。
故选C。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作答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题型,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等。做题时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对比对即能发现问题。
C项,“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可见申甫非常感动的原因是“愍帝劳以温旨”,也就是愍帝温和恳切的诏谕,使申甫非常感动,而不是因为被授予官职。
故选C。
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入”:进入;“复”:又;“乞”:请求;“术”:本领;“师”:像对待师长一样;“数”:屡次;“以”:凭借;“干”:干谒;“常”:一直;“见”:被;“听信”:听从信任。
8.本题考查理解、比较、概括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先要阅读题目,弄清需要阅读的不同文段;再分别简要梳理文段的主要内容,从中找出相同、相似的部分加以概括;最后再比较文段中不同的部分,分别归纳整理。
本题中,根据“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从中看出,申甫没有得到公卿的信任,朝廷只给了他虚衔,却没有给他兵卒,士兵都是他自己招募而来不懂兵法的穷人家子弟,没有作战的能力。可见,他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是原因之一。从“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中可以看出,申甫擅长的是车战,但他招募的士兵在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操练,不具备熟练的作战技能,是失败原因之一。根据“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可见权贵们不懂兵法,又和刘、金的意见不一致,又嫉妒申甫,想要他去先行迎敌;但申甫当时还在操练士兵,没有来得及全面备战,仓促迎敌,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根据“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可知,大将满桂是愍帝倚重的人,但却“败殁于安定门外”,导致“京师震恐”,军心不稳,这也是申甫失败的原因。
参考译文:
申甫是云南人,有侠义之气且能言善辩。当他还是少年时,曾经在路上拴住老鼠嬉戏。有一个道人走过他的身边,教给他做游戏。让他到路边去拾一些砖石瓦块,把这些砖石瓦块分散地垒在地上,并把老鼠放到里边,老鼠反复地横冲直撞也不能逃出来。一会儿,他们又把狸子引诱过来,狸子打算抓住老鼠,也终究没能进去,狸子与老鼠相持了很久。道士就贴近申甫的耳边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学这种阵法吗?”申甫当时还小,不明白道士话中的意思,当即回答说:“不愿学。”道士于是就离开了。
明天启初年,申甫正做和尚,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也没有什么成就。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他的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道士临行前,送给申甫一卷书,然后就急急忙忙地离开了,也不知他到底去了哪里。申甫打开那卷书看了看,上面记录的全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讲述战车使用的战法非常具体。申甫于是就留在山中,研习兵法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
不久,申甫就把那本书埋在了嵩山下,到颍州云游,寄居在颍州人刘廷传的家里。刘廷传是以前颍州的大侠,门下有食客好几百人,都喜欢谈论战事,但没有一个能赶上申甫的。刘廷传出资打发申甫去京城。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一直不被听从信任。愍帝登基之后,清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就逼近了京城,京城九处的城门都在白天关闭。这时庶吉士刘之纶、金声了解到事情紧急,就把申甫推荐给朝廷。愍帝把他召到便殿,温和恳切的诏谕他,申甫感激涕零。在宫殿门口的台阶下叩头谢恩,大声喊道:“我没有什么才能,但愿以死为国效命。”于是皇帝立即授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的身份担任参军,申甫担任京营副总兵。但实际上没有给他一兵一卒,听凭他自己招募。过了三天,招募的士兵稍多了一些,大多都是市井中贫苦人家中的孩子,不懂得使用兵器作战。而申甫传授的兵法,又是应该擅长使用战车的,所以仓猝之间不能把事情做好。正准备选择时日操练士兵,是没有时间对敌作战的。
当时一些有权有势的人都不懂得战事,与刘公、金公的意见多有不同,又妒忌申甫仅凭布衣身份就被破格重用,于是商量着先行派他去迎敌,日夜不停地下达命令,促使申甫让他们迅速投入战斗,而这时会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战败而亡。满桂,是原来大同的总兵官,是久经沙场的知名老将,因为赶来救援才来到京城,愍帝正想依靠并器重他。战败之后,整个京城震惊恐惧。申甫迫不得已,痛哭失声,连夜带领他的士兵用绳索拴住下到城外,还没到芦沟桥,士兵就逃跑得差不多了。申甫亲自与敌人展开肉搏战,身上中了几十处箭伤,于是被杀死。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等到清兵率军退回,朝中内外最终也没有人顾及死去的申甫。距离申甫被杀不几天,刘公又兵分八路出击敌军,赶到遵化,亲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安营,遇到敌军埋伏,监督士兵与敌人殊死搏斗,过了一天一夜,各路援军没有到达,刘公也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