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事君以礼,人以为谄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礼,与其奢,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
12. 下列对章句对“礼”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B. 孔子高度重视“礼”,同时也认为践行“礼”可能引起误解。
C. 作为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怎样对待礼仪制度和音乐呢?
D. 孔子认同的“礼”在于仪式的简朴,以及内心情感的悲伤。
13. 请结合上述章句内容,谈谈“仁”和“礼”的关系。
【答案】
12. D.“以及内心情感的悲伤”错误。结合“丧,与其易也,宁戚”可知,“宁可悲哀过度”是针对丧礼而言的。
13. “礼”的本质是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节仪式只是表现礼的一种形式,但践行“礼”的关键在内心。因为心存仁爱,所以在一般礼仪上会简约朴素,在丧礼上会由衷地悲伤。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因为心存仁爱,所以在一般礼仪上会简约朴素,在丧礼上会由衷地悲伤。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参考译文:
孔子说:“按照礼节去侍奉君主,别人却认为这是在讨好君主哩。”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孔子说:“一般礼仪,与其辅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而言,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悲哀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