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孟子曰:“《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告子上》)
21.在孔子心目中,“贫而乐”的代表人物是颜回。请用《论语》中的原话来说说颜回“贫而乐”的具体表现。
22.根据以上材料,简析孔子和孟子财富观的异同。
答
2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2.①孔孟都认同安贫乐道。孔子认为心中有“道”“仁”,可以不为物质的艰苦和困窘的状态束缚。孟子也认为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美慕锦衣玉食。
②孔子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的欲望,肯定人们用正当手段追求富贵,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孟子认为仁义可作食物,美名可作衣饰,具备了仁义就无需关注外在的贫富了。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
(《论语·学而》)
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
(《论语·里仁》)
孟子说:“《诗》上说:‘美酒已经陶醉,仁德已很富足。’这是说仁义美德富足,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酒佳肴了;美好的名声与赞誉加于自己身上,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锦衣了。”
(《孟子·告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