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绖而出。群居则绖,出则否。易墓(修治墓地的草木),非古也。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礼记·檀弓上》)
材料三: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21.孔子认为_______是仁爱的基础,而这个基础需要在____的约束下才能产生价值。
22.孔子一方面强调“无违”,另一方强调“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
21. 孝弟(悌) 礼
22.不矛盾。
①孔子认为,真正的孝就应该合乎礼的规范,不可僭越,父母在世时要按礼来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也需要按照礼的要求埋葬、祭祀他们,此为“无违”。
②材料二的语境是将举办丧礼的形式与表达哀悼的情感形成对比,孔子认为情感上的哀悼比丧礼的形式更重要,更能体现为人子弟者对父母的敬重。
③孔子认为,应该先有内在的情感,才能在形式(礼)上体现,这才是真正的孝悌,才是仁爱之心的外化。
④也可以从中看出孔子在“孝悌”认识上的通权达变。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樊迟说:“不要违背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论语·为政》)
材料二:孔子去世以后,弟子们都将孝布缠于头上,将一根麻绳系在腰中。但是这样的戴孝方式只有在弟子们聚在一起时才可以,独自出门就不需要戴了。修治墓地的草木,不让它荒芜,这并不是从古至今就是这样的。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举行丧葬礼仪,与其哀痛不足而冥器衣衾之类有余,还不如冥器衣衾之类不足而哀痛有余。”
(《礼记·檀弓上》)
材料三: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