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采桑子·彭浪矶阅读答案-朱敦儒,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2020-02-26 12:44超越网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14. 下列对全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篇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
B. 三、四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
C. 过片两句,收回眼前现境,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
D. 结尾两句,收束全词,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复杂心理。
15. 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


14. C 
15. ①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前两句,叙事起笔,即景取譬,自寓身世经历。三、四句,即景抒怀,取景阔大,声情悲壮。②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过片两句,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美黯淡色彩。这是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反映。末尾两句,写日落江平,而作者人不平静,表达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全篇于清婉中含深沉的伤时感乱之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错在“纯写矶边秋暮时分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是:“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情与景之间的关系的?”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这首诗的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前两句,叙事起笔,即景取譬,自寓身世经历。诗人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相似,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三、四句,“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取景阔大,声情悲壮。即景抒怀,取景阔大,声情悲壮。诗的下片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过片两句,“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末尾两句,“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写日落江平,而作者人不平静,表达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全篇于清婉中含深沉的伤时感乱之情。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