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序叙事简洁,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作者的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
B.作品开篇就以“照野”呈现了无限的空间,与诗人旷达的襟怀融合在一起。
C. “杜鹃春晓”抓住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词人借酒消愁,斜卧在绿杨桥上,流露出了他因乌台诗案被贬的郁结的内心。
(2)简要赏析词人如何来表现出黄州春景清新明丽的自然之美。(6分)
答案:
(1)C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③运用比喻,以月色为“琼瑶”,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
④以动衬静,由杜鹃之啼作者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解答】
(1)C.“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理解错误,“杜鹃春晓”作者抓住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使他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所以作者是借“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故选C。
(2)由序文“顷在黄州”可知,作者这首词写的是黄州的景物,解答此题时分析词中的表达技巧即可。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这两句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月像波浪涌起,空中云朵稀疏的场景,极其形象鲜明的烘托出月色美好。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隐隐”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运用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以月色为“琼瑶”,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
“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词中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译文: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