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
苏 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①此诗作于苏轼赴任杭州通判途中。苏轼和主安石政见不合,遭到诬告,他不屑自辩、力求外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具有秋天特点的枫叶、芦花点明时令,又寓情于景,蕴含诗人的情感。
B.尾联运用了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相同的技巧,抒情含蓄。
C.诗歌描写景色从浪高风烈写到波平风柔,暗指诗人的行程也由艰险转为平静。
D.诗歌的语言浅易平实,“已见”“望不到”等词语口语色彩浓厚,但又别具意蕴。
15.此诗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皆抒写了“行”中所见所感,两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6分)
答
14.C(综观全诗,诗中没有描写“浪高风烈”的景色,所以“暗指诗人的行程也由艰险转为平静”也就无从谈起。)
15.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现了作者遭受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和身处逆境之中暂时的解脱之感。不同点:《定》词用“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词句,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出》诗还夹杂着对朋友的思念、对前程的迷茫等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