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张志烈《苏词二首系年略考》认为此词是苏轼罢定州任、谪知英州、启程南下时的寄托之作,是他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离开定州、南行途中触景而发的。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残花败落、燕子低飞、柳絮乱飞、芳草萋萋的暮春景象,营造出凄清伤感的氛围。
B. 下片写佳人之“佳”,只见秋千影,但闻欢笑声,惹墙外行人驻足,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C. 全词既写了自然景物,又写了墙里墙外之人,而后者与自然之景构成了特殊奇妙的暮春景观。
D. 苏轼词以豪放著称,但他的不少婉约词也很精妙,本词与《江城子·记梦》都属于后者。
16. 本词在表达的丰富思想情感意蕴中具有多重矛盾,试结合词句加以赏析。
答
15. A
16. ①情与情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极为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反映出情与情的矛盾。又如,下片“多情却被无情恼”作结,写出了“多情”之人满怀思绪,“无情”之人却全无所觉,是情与情的矛盾。
②情与理的矛盾。如人人皆知世间美好的事物不仅在眼前,“天涯何处无芳草”,然而却仍不免感时伤逝,无法摆脱情感的桎梏,这是情与理的矛盾。又如佳人洒下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徒叹奈何;明知情思不能被人理解,却依然不免烦恼顿生,这是情与理的矛盾。
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例如“天涯”一句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未来的乐观旷达之思,可是在现实中,词人却屡遭迁谪,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又如“佳人”能听其声闻其笑,然而却终不能见,体现与“美人”不能遇合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营造出凄清伤感的氛围”理解错误,上片为时令背景。上片暮春景象残花飘零与青杏初生,燕子低飞与春水盈盈,柳绵飞尽与芳草染遍天涯,句句一笔两道,写出自然的生长气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飞,绿水环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并非一味凄清感伤。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感情极为低沉。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天涯何处无芳草”,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多情是人的本性,是情与情的矛盾。
人人皆知世间美好的事物不仅在眼前,“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却仍不免感时伤逝,无法摆脱情感的桎梏,这是情与理的矛盾。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感情风波。
“天涯何处无芳草”意思是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这一句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未来的乐观旷达之思,可是在现实中,词人却屡遭迁谪,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佳人”能听其声闻其笑,然而却终不能见,体现与“美人”不能遇合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