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4.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上阙前两句,词人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清晨凄清的场景,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B.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
C.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雄关”指雄伟险要的关口,即娄山关,“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 "而今迈步从头越”中,“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义是革命遭受挫折,要重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E.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收笔,极有情味。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让人联想到红军的鲜血,蕴含着无尽的伤感。
15. 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用哪些意象,为我们营造出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
14. CE
15. 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
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C项,“‘漫道’指道路漫长”不正确。“漫道”意思是“不要说”,含有“说也是枉然”的意思。“雄关漫道真如铁”意思是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E项,“也让人联想到红军的鲜血,蕴含着无尽的伤感”分析不正确,应该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写出了一种豪迈情怀。故此题答案为CE两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形象的鉴赏能力,重点考查对写景的角度、意象和意境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诗歌,找出诗中所用意象,分析意境特点,确定写景的角度。本题所给诗歌的上阕用到的意象有“西风”“长空”“雁”“霜”“月”“马蹄声”“喇叭声”,描绘出一幅凛冽的西风正猛吹,大雁鸣霜,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的画面。“西风烈”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象,暗示战斗即将来临的紧张和艰险,“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描绘的是红军行动的场面。整个画面的特点是凄冷而又悲壮。“西风烈”“霜沉月”是看到的景象,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景,“雁叫”“马蹄声“喇叭声”则是听到的,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景。
二
【注】①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的娄山上,位于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占领遵义,并举行了遵义会议。2月,经过激战,夺取娄山关,这首词作于此时。②漫道,不要说。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两句以烈烈西风、长空雁叫营造战前气氛,场面阔大,气氛紧张、肃杀。
B. 两个“霜晨月”叠用,既点明时间,说明行动在黎明前,同时使气氛变得舒缓。
C. “马蹄声”“喇叭声”以动衬静,虽没直接描写红军战士形象,却有如在目前之感。
D. 整首词以写景作结,描写娄山壮阔的夕照景象,含有不尽之意,引人浮想联翩。
15.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14. C C项,“以动衬静”错误。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没有“以动衬静”。故选C。
15. 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写人民的胜利信心;对敌人的鄙夷与蔑视之情;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和无畏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