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阅读答案与解析

2020-01-21 13:52超越网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万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题目“晋师胜淝上”,晋师大败苻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保住了晋国的安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对南宋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B.上片首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长江形势图,眼前只看到长江雪浪,滚滚滔滔,千里奔腾,一泻而下,阻隔南北。如此天险,北方的金兵是难以逾越的。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D.“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其功业之伟大,虽“周雅”所歌颂的周宣王中兴也不得专美于前了。
15.词中“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14.C
15.描绘了两军交战,战旗飘扬,座谈之间,苻坚的军队就被打败了的胜利画面。赞扬晋军 出奇制胜、力挫强敌,赞美主帅的潇洒从容。借古讽今,劝喻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只要坚定抗击,就会胜利。

【解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错,“颐指”,即指挥如意,此句歌颂谢安谋划得当,指挥从容的气度。故选C。
15.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将诗句放入整首诗中去理解大意,抓住关键词语描绘画面。诗歌描绘的画面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时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弭,弓之末梢,用骨质制成,用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鞭弭周旋”,挥鞭驾车前行;“旌旗麾动”,战旗飘扬;“坐却”表现指挥者的从容。此句写谢玄、谢琰、桓伊等指挥数千之众,直渡淝水,击退北军,使北军望风披靡的胜利画面。苻坚等登上寿阳城,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军。在败逃路上,夜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军追杀过来。弃甲曳兵,亡魂丧胆,惊慌失措,狼狈北逃。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其功业之伟大。联系联系作者的情况和写作背景,北宋被金兵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了南宋新政权。他满足于偏安江左,畏惧金兵强大,不敢收复中原,依旧荒淫享乐。有志之士,无不为之扼腕。不少爱国诗人词人都通过自己的作品,以多种手法表现了渡江北伐,恢复中原,驱除金虏,还都汴京的爱国热情。李纲感于时政,曾写了七首咏史词。可见作者的用意绝不仅仅是歌颂谢玄等人,而是借古讽今,劝喻南宋统治者以史为鉴,只要坚定抗击,就会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