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梅花落》本是中原名曲。作者将“梅花何处落”中的“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
(1)诗歌中,白雪、 胡天、牧马 、 明月、羌笛 、戍楼等构成了一幅苍茫清澄的边塞风情画。
(2)“风吹一夜满关山”中的“满”字极为传神,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胡天、牧马、明月、羌笛
(2)一个“满”字既把无形的笛声化作可感触的具象,产生听觉与视觉的通感;又从想像的角度,营造了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花瓣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洒满关山的故乡花瓣似乎更是将士绵绵不绝的乡愁。
【分析】《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解答】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意象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句意:寒霜落尽,胡天明澈,牧马已还,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作者描绘的意象有“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
(2)本题考查诗词鉴赏中“炼字”这个考点。首先要理解“风吹一夜满关山”的含义,是说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满”本意是“充满”,这里是说洒遍了关山。化声为形,风吹的就不是音乐声,不是曲子《梅花落》,而是四处飘散的梅花,梅花一夜之中伴着香气洒满关山,与雪净月明的实景相映成趣,用了通感的方法,战士由听曲而想到形状,想到了故乡的梅花,向读者透露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译文:
寒霜落尽,胡天明澈,牧马已还,在皎洁的月光下,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
请问那梅花究竟在何处落下,没想到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便布满了关隘山川。
【点评】要明确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