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①。
[注]①共传:互相举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惜别诗,先从上次的别离写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到叙谈和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 别后数年,山川阻隔,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C. 颔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抓住“乍见”之后的典型细节细腻描绘,与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有异曲同工之秒。
D. “翻疑梦”这一细节不仅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而且把两人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表现得十分传神。
E. 尾联总写伤别,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消愁的情景,将再次离别的伤感之情更推进了一步;“惜”,直接表现了恋恋不舍的离情。
15.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
答
14. DE
15. 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光映照着蒙蒙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以“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E项“想象离别后各自借酒浇愁的情景”错,不是想象,是现实。D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中情与景的关系,首先要准确指出情与景的关系,再分析写了哪些景,或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解答思路:第一步:明确句中情景内容。景要抓住“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等意象,写出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然后抓情语“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 “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第二步:题干明确要求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赏析,我们只需要分析情景如何融合,即从什么景 见什么情,或从什么情见什么景。答案表述中对景物内容要细加描述,在译出诗句后谨慎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