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阅读答案与解析-祖咏

2019-04-29 09:50超越网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③。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③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枕山襟海。
7.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所展现的画面。
8. 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
7. 战场上的烽火掩盖着边塞的明月,渤海云山簇拥着蓟门城。
8. 运用(汉吏班超投笔从戎、书生终军谓缨杀敌的)典故。表现了诗人要效法古人,请缨上阵,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本题抓住“沙场”“烽火”“月”“海”“云”“城”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边塞的奇特景象加以描绘即可。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诗的尾联“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运用了“汉吏班超投笔从戎”和“书生终军谓缨杀敌”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要效法古人,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据此理解作答。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