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
②沉累(lěi):指屈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
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15.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6分)
答
14.(3分)D(“杜若满芳洲”是实写,并非想象)
15.(6分)①宦海浮沉,飘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官途江湖上,身心俱疲的状态。②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③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渴求被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每点2分,其中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简析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作品。词的上阕描写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上,波光粼粼;湖中群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挂天际。词的下阕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