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旅次
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②,故因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①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②无雁处;大雁在秋天自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忆归”二字直点诗题,“临高”承接“越王台”,起句平稳,结构严密。
B. 诗人登高望乡,“休上”表现了纵目不得的无奈,“不易裁”表现情感难以抑制。
C. “无雁”写地方偏远,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完全相同。
D. 颈联出句写晨景,对句写晚景,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象。
15. 尾联“心似百花开末得,年年争发被春催”与李商隐《无题》中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 C
15. 这两句诗都运用了比喻手法,但表达的情感不同。“心似百花开末得,年年争发被春催”是把诗人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也运用比喻手法,是说我的相思之情,切莫跟春花争荣竞发,因为每一寸的相思都会化成寸寸的残灰。表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中,C项,“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完全相同”错误,其中“衡阳雁去无留意”,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表达对守疆将士的称赞。故选C。
【15题详解】
如本题中,结合注①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的经历,分析“心似百花开末得,年年争发被春催”,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诗人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也运用比喻手法,是说我的相思之情,切莫跟春花争荣竞发,因为每一寸的相思都会化成寸寸的残灰。表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
简析
此诗抒写客居南海(治今广东广州)的羁旅之情,诗以作者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全诗情景交融,境界苍凉,格调沉郁,笔触迂曲婉转,写得凄恻感人,在抒写长年漂泊的羁旅愁绪之时,也隐约地流露出屡试不第、壮志难酬的失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