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C. 诗歌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
D.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3. 请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
2. B
3. 这两句诗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决心。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B项分析理解不正确。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3题详解】
欣赏诗句。“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表达了诗人誓死为国捐躯,不畏强敌,慷慨赴死,表达了他深沉的爱国之心与崇高的民族气节。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